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忠实的伙伴,为人们带来陪伴与慰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宠物最终流落街头,成为无依无靠的流浪猫狗。这不仅给它们自身带来生存危机,也埋下了不少公共安全隐患。
在永安,有这样一个群体默默地对流浪猫狗进行救助,队伍的组织者大家称呼她为林姐。九年前,林姐与她的爱心团队一起踏上了这条流浪动物救助之路。
作为永安流浪猫狗救助的组织者之一,林姐与流浪动物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年5月,她领养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宠物狗lucky,是一只因为调皮而被多次弃养的边牧犬。随着与lucky的相处,她对小动物的喜爱日益加深,开始频繁关注流浪猫狗的相关信息,参与流浪动物的爱心救助。
真正让林姐决心投身救助行动的,是和流浪狗“美农”的故事。美农被发现时,后腿被捕兽夹夹住,受伤严重,它是一只中型犬,但体重仅有几公斤,瘦骨嶙峋。到宠物医院治疗后,林姐将美农接回家中悉心照料,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救助,并成功收容流浪狗。
“治疗、绝育、喂食,看着它从奄奄一息到能摇着尾巴跑,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林姐说。从那时起,她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此后,林姐的朋友圈就被各种流浪猫狗给“占领”了。除了发布流浪猫狗的救助、领养信息外,还帮助养宠人寻找他们丢失的宠物。
随着认识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林姐组建了名为“林姐救助小院”的爱心微信群,大家一起捐资捐物,救助流浪猫狗。
这些年,群里的人员来来去去,有的人退出了,但也有不少人坚持了下来。目前,“林姐救助小院”群成员有160多人,共救助了200多只流浪猫狗。
九年的救助之路,靠的是“林姐救助小院”里每一个爱心人士的支持。救助过的流浪猫狗中,有一半都是团队志愿者最先救助的,他们从发现、救治到安置都全程参与。
为给这些“毛孩子”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林姐还在郊区租下一片废弃的院子,作为狗狗们的家,并取名为“林栖小筑”。
穿过铁门,走入林栖小筑,是一片宽阔的院子,这里住着60多只“毛孩子”。“这些‘毛孩子’,有流浪的,也有被原主人弃养的,都是我们团队几年来救助的。”林姐介绍。他们原先有一个救助点,这处偏远的小院,是这些流浪猫狗的新家。
“黑色的这只是扑扑,救助时全身患有皮肤病。”“这是小虎, 三年前被领养出去,我们又把它接回来养。”“这个叫平安,是在五一桥救下来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来到这里的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故事。林姐对基地里的狗狗们如数家珍,不少狗狗的名字都是团队成员取的。
退休后,林姐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流浪猫狗。由于工作量大,她还雇了一位有养宠经验的大姐一起帮忙,两人轮流给它们喂食,打扫小院卫生和消毒。
小院里的“毛孩子”每天需要喂两顿,食物以狗粮为主,偶尔还会煮些熟食给它们改善伙食。每个月的口粮至少需要两三百公斤,加上房租、水电、及救助产生的医疗费等,基地的经济压力很大。
“每个月24日是捐款日,每个成员定捐30元,一个月就能筹集近5000元的善款,但只够它们一个月的伙食费。”林姐说。
除了志愿者捐款,林姐也会通过朋友圈众筹等方式筹集费用。“每次遇到大笔医疗费用时,大家都会一起想办法。”她说。
基地里的流浪狗,有部分是母胎流浪的,但也有些是被主人弃养的,弃养的理由五花八门。
救助并非终点。救助站只是“中转站”,最终目标是,通过领养,让这些经历过创伤的生命回归家庭饲养。
为了确保领养人能善待动物,救助站有一套严格的领养流程:审核领养人信息、签订领养协议、定期回访等。在领养协议上,对于领养人也提出了不少要求。
“经济实力、固定住所、时间,这些都是领养前需要考察的。同时,要求领养人科学喂养、适龄绝育,根据《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办理养犬证并保证绝不弃养。”
“多多是我在2022年捡到的一只流浪狗,领养的主人是一位老师,进入新家仅几个月,体重就涨了,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很开心它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看到自己亲手领养出去的小狗有了好归宿,林姐打心底里感到开心。
“文明养宠,就得不随意丢弃小动物。一旦选择了它们,就要负责到底,它们也是居住在同一座城市里的生命。”林姐说。
来源: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吴梦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