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当三明学院青年学子的歌声在三钢厂区和泰宁县古城同时响起,这场以“青城合伙人”为名发起的城市文化服务实践,完成了新一轮的“破圈”。
自2月下旬以来,三明学院600余人次大学生志愿者走入城市街区,通过驻唱街演、健身操教学带练等方式,在30场次的文化服务活动中,以多点式、轻量化的文化实践,将社会美育大课堂搬到市民家门口,通过积蓄生活诗意、赋美城市气质,助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价值共契 “合伙”对象越聚越多
2月21日晚,三明学院学生在学校西门口,面向三元区荆东村居民启动了第一期“青城合伙人”文化实践。
这场以音乐为媒,助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一经展示,便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也给了学院师生将活动推向城市核心街社区的信心。
如何让“青城合伙人”走向更广阔的城市中心?
围绕“青城合伙人”文化实践建立“政校企社”四方联动机制,团市委及三元区委组织部、区文旅局、团区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参与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支持服务,市交发集团承担志愿者活动用车保障,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不断完善校地协同活动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校园文化和专业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服务,实现青年和城市的双向奔赴、双向成就。
舞台备好,灯光就绪,吸引的是包含三明学院学生在内的更多青年群体的加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辖区团(工)委、青团夜校联盟以及十余家机构的参与,让“合伙”力量越聚越多。
联动破圈 “合伙”版图越扩越大
端午假期,“青麟泰宁”音乐会在泰宁古城惊喜上演。
学院师生结合端午节、儿童节主题,以乐器演奏、歌曲串烧、街舞表演、即兴展示、群众互动等多元形式,精心准备27个节目,为来往游客献上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两场街演吸引近千名市民驻足观看,也正式拉开“青麟三明”文化服务实践走向全市各县(市、区)的序幕。
在捷龙广场,现成的演出舞台提供了健身操教学带练的“讲台”,学生化身城市健身教练,集中开授5期八段锦、健身操等健康课程;在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园,大学生与青年职工的同台演出,丰富了企业职工文化生活,也为工业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青城合伙人”的实践版图覆盖三元区腾飞广场、捷龙广场、激情广场、罗马柱公园等热门地标及万达广场、爱琴海广场等核心商区。
与九游会网址j9的线下活动场域不断延伸相匹配的,是线上空间的搭建。从第二期“青城合伙人”活动起,学校团委便开通现场直播,16期活动累计实现浏览量30万 、点赞数15万 ,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
全民共创 “合伙”花样越玩越足
当然,“青城合伙人”的舞台不是青年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协奏曲。
在这里,民警登上舞台表演反诈脱口秀,用亲切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传授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的技巧和方法;老年合唱团、舞蹈队带来经典演绎,让青春的热烈与岁月的从容跨代交织;青团夜校课程表演将艺术培训从教室搬到街头,小竖琴、街舞等课程成果直接接受大众检阅,更有“中医夜市”,以寻医问诊、中医药项目体验和特色茶饮为活动现场带来缕缕药香和极富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
5月11日,泰宁竹编、棕编、鱼子灯、杆秤亮相腾飞广场,市民朋友一拥而上,在体验与问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故事宣讲、消防安全知识科普等元素的注入,让“青城合伙人”成为城市文化、健康、安全等多领域服务升级的新支点。
社会力量的多元融入,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大学生文化创作和供给的热情。学生将社团科技文化作品搬到街头,机器人的舞步动感有趣、书法协会的作品遒劲有力,艺术社团的人体彩绘吸引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文化的演绎令人拍手叫绝。
“用年轻化的方式和语言去融入城市、服务城市,这种双向奔赴的成长是一份珍贵的体验。”三明学院学生戴言说。
青年与城市和美共生。三明学院正不断深化“文艺 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校地协同搭建更为多元的文化实践平台,以“青城合伙人”“青麟三明”等活动品牌为牵引,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基层一线,在三明红色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发展新答卷。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郑 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