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2023年三明市“明法天平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建宁县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共评选出3个金奖作品、6个银奖作品、9个铜奖作品。今起,“文明三明”微信公众号开设“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栏目,对本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展示,集中展现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使命担当和精神风采,着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2023年三明市“明法天平杯”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金奖作品
守护双翼
明溪县地处国际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同时拥有81.49%森林覆盖率,为鸟类迁徙、野生动物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薄弱,每年冬季,大量候鸟迁徙途经明溪,村民乱捕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民甚至将捕来的鸟儿制成鸟干在集市上销售,鸟儿的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19年,在明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县林业局因地制宜,探索打造 “守护双翼”志愿服务项目,成立 “守护双翼”志愿服务队,下设生态观鸟宣传志愿服务队、生态巡逻志愿服务队、生态观鸟拍摄志愿服务队等分队,同时与县司法局联合建立“法治护航‘全球鸟道’”志愿服务队,现拥有志愿者300余名。
创新护鸟机制 护航千年鸟道
为守护迁徙鸟道,明溪县还推行“科技监管 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设备,依托“天眼”工程,实现动态观测候鸟迁徙栖息、生境选择、繁衍等数据,2022年爱鸟护鸟守护生态志愿者组织开展动态观测755次。同时搭建起的护鸟网络,每周安排志愿者深入迁徙通道和保护区开展志愿巡逻,进一步掌握鸟类的生存状态。
县林业局采取着“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志愿者们培训,学习鸟类基础知识、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指导等服务技能。2022年以来,明溪县开展保护鸟类志愿服务培训30余次,培训志愿者人数4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志愿巡山护鸟700余人次,救护并放生鸟类27只。
丰富宣传方式 提升护鸟意识
保护野生动物,重在全民参与。依托“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契机,明溪县积极开展“守护双翼”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五进”(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讲阵地,把宣传搬出讲堂,走进田间地头,山间森林。通过摄影展览、舞蹈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护鸟意识深入人心。2022年来,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宣讲活动26期,受众达5万多人。
7月13日,一场引人注目的生态法庭志愿宣讲活动,在位于福建鸣溪湿地公园的进行。据悉,此案在当地影响较大、关注度极高,在数十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声情并茂地宣讲下,众多村民纷纷驻足停留,认真听讲。
“守护双翼”开展的“生态法庭”进乡村宣传活动,通过这种独特的宣讲方式,将法庭案例搬在大众眼前,在志愿者们一次次科普宣传下,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悄然发生了转变。
践行“两山”理论,助推产业发展
为助力生态观鸟产业发展,今年初,明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县32个观鸟点处分别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们发挥各自才能,主动承担观鸟解说、鸟种检测、鸟类拍摄等工作,同时邀请相关导师为当地村民开展免费的就业指导志愿培训活动,帮助其在生态观鸟产业中提升就业服务等技能,其中,夏阳乡11名“村滴”司机走上生态观鸟志愿服务岗位,带动77名村民就业,年人均收入增加了3.5万元。通过志愿服务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居民增收,真正做到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丰富的鸟类资源,温馨的志愿服务,吸引了国内外摄影师们纷至沓来。近年来,每年吸引近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32个国家观鸟爱好者前来明溪观鸟拍摄,带动消费上亿元。拍摄的鸟类活动影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平台被广泛报道。
来源:三明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