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三明这片红色热土,始终为党中央心之所牵、情之所系。
2022年5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这是红土地在新征程上迎来的又一次嘹亮号角!继2021年3月,国家明确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重大战略支持。
感恩奋进,续写荣光。287万三明老区苏区人民明白,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新发展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创新举措。我们更明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三明的重大历史机遇,更是三明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
把这份深情厚爱化作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沪明两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推动双方再续前缘,合作再谱新篇。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三明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与上海续写山海情缘,把对口合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
两地亲如一家
互访交流频繁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上海市与三明市结对开展对口合作,这既是光荣任务,也是共同责任,上海要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同三明干部群众一道,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携手开创两地对口合作工作新局面。”铿锵的话语,是承诺,更是行动。
沪明对口合作关系建立之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与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位推进。福建省专门制定《关于支持沪明对口合作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先后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与福建省三明市、安徽省六安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上海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沪明对口合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沪明两地分别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为主体,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高位谋划推动之下,两地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对接沟通。我市组建工作专班常驻上海,建立市领导分片区统筹推进机制。
上海确定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与三明11个县(市、区)进行结对,双方明确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农业、国资国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合作,并出台了11个区县结对行动计划、签订了12个重点部门对口合作协议。
区县结对、部门合作、联席会议、督查考评……随着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建立,沪明对口合作的“四梁八柱”已然呈现在人们眼前。
找准合作支点
互惠互利共赢
如何在高位开局的基础上高效推进沪明对口合作,为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典范、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接续努力?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找准合作的发力点、突破口至关重要。
深入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推进“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我市立足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积极主动融入上海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全力推动对口合作落实到一个个重大项目上。
2月24日,三明重点产业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投资106.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超60亿元。
当前,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这一酒店的建成,将补齐当地旅游业没有高星级酒店的短板,对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和带动效应。
丰富的文旅资源,是三明的优势之一。好资源如何好运作?三明市以旅游资源整合提升为抓手,重点推动以泰宁大金湖为区域中心,涵括泰宁、建宁、将乐三县的“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旅游龙头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沪明对口合作的开展,不仅为三明文旅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更带来了产业发展提升的良好机遇。
以“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项目为抓手,我市加强与上海锦江集团对接合作,加快合资公司成立、旅游资源整合,全力促进资源开发、项目投融资、景区运营、市场营销等水平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职工入明疗休养优惠政策出台,“上海三明周末游”暨“上海-三明”航空旅游(康养、疗休养)产品发布会启动,首届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举办,双方在文旅产业合作上逐步走向深入。我市还入选上海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目的地名单,目前已累计挂牌疗休养基地15个,接待上海职工(劳模)疗休养团8批261人。
共建沪明合作示范产业园、打造上海的“后花园”、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教育卫生事业深度合作、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每一项合作的背后,都是基于“三明所需、上海所能”的认真梳理和分析。
双方合作诚意满满。三明拿出最优质的资源、最成熟的园区平台、最高效的服务保障,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对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全过程介入、全流程跟踪。
上海也专门针对三明产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两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发力点,推动打造合作平台,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沪明对口合作中来。目前,上海市已下达2023年对口合作90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支持20个项目建设。
以交流促发展
加深全方位合作
“要积极向上海学理念、学作风、学思路,加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工作。”干事创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后选派62名干部到上海市跟岗、跟班学习。“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上海干部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干事状态和工作作风,让跟班学习的三明干部由衷感叹。
发挥上海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优势,聚焦三明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上海孵化、三明转化”原则,我市出台“人才飞地”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建成三明上海商会人才驿站,完成上海沪闽人才交流中心三明人才驿站授牌。三元区驻沪“人才科创飞地”在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授牌成立,明溪县建成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上海分站)。两地科研机构加快探索共建紧密型产业创新联合体,明溪海斯福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建立全省首家氟化工院士工作站。
今年2月,沪明人才交流合作签约暨上海名医“师带徒”三明对接活动举行;“扬帆绿都·圆梦三明”专区招聘活动在复旦大学举办;上海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三明开展……两地常态化的人才交流,对三明革命老区各项事业,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市已有77所学校与上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关系,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正式在三明生态新城落地;9所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医院在三明设立名医工作室,首批24名上海名医与三明121名公立医院优秀骨干医师建立了师徒关系。
共同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这也是对口合作本就应有的题中之义。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三明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革命传统深厚,孕育了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两地先后联合举办“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吸引超过28万观众观看;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永安市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结对共建;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在上海党史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刊发宣传三明红色历史;纪录片《沪明往事》、音乐剧《幸福的烟火》等一批文艺精品陆续推出。
推进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沪明对口合作也唱响了发展的主旋律。我市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海市“五五购物节”等活动;320余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鱼米之乡”、西郊国际等重点平台;沙县小吃亮相上海市机关美食节并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等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
跨越山海,拥抱未来。随着合作空间的拓宽、合作层次的提升,沪明两地携手前行,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奔赴一片盛景的星辰大海。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曾凤清 刘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