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花,没水了,叫几个人一起再提几桶过来。”
“菜在叫别人洗点过来吧,锅热了,准备煮菜了。”
江弥花,43岁,开善乡池潭村人,现任村计生管理员、妇女主任,同时也是池潭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食堂的炊事员。
从5月8日至今,江弥花不知道被“使唤”了多少次,来回的提水,手臂酸的已经抬不起来了,因为长时间穿雨鞋,脚泡白了,可是她没有一点怨言,默默的在背后付出。
一身巨响 侥幸得以生存
5月8日,暴雨如注,那一晚,江弥花一夜未睡着,两点多爬起来看了下外面的情况,可是雨太大了,完全看不清 外边是什么情况。凌晨5点左右,听到很大的一声“轰”响,鞋子都来不及穿,慌忙的逃出。
跑到池潭电厂大门,江弥花回头一看,才发现被掩埋的生活区离自己所住的宿舍只相隔一个厕所,能活着出来,算是一种侥幸。
“当时有些人还是直接从窗户跑出来的,雨下大的又大,塌方一大片,吓得直打哆嗦。”江弥花说,跟其他幸存者一样,江弥花现在最大的感受是能活着最好。
惊险时刻 不忘职责所在
江弥花跑出后,没给自己平复心情的时间,身为当时唯一在场的村干部,江弥花明白自己的职责、义务所在。
整理好思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119求救,之后打电话给村书记、包村领导汇报村里所发生的情况,同时也不忘通知其他村民做好防范工作。
从5点开始,江弥花一直呆在现场协调事情,直到救援队的到来才安心的离开。
那个凌晨,江弥花打了很多电话,说了很多重复的话,可是江弥花觉得她说的每一句都是在承担一份责任。
风险过后 做好后勤服务
灾害发生后,陆续有武警、消防兵、民间志愿救援队等人员陆续来到事故现场。江弥花还没有来得及从刚刚的惊险中反应过来,就马上要投入到后勤服务中去。
来了这么多人,吃饭也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能让参与救援的人员能吃饱,江弥花将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一起到村部食堂帮忙煮饭。
村部食堂因许久不用了,大家先把食堂仔仔细细擦洗了之后,开始煮起了面条和粉干。一个个都是家务小能手,很快自觉分担起了收拾碗筷、蒸煮、洗菜切菜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
“第一天比较匆忙,很多东西准备比较不充分,大家把家里的锅、碗、桶及面都拿来了,感觉家里有能用的、能煮的都聚集在了村部,那一刻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江弥花说道。
但持续暴雨,池潭村饮水设施遭受重大损坏,无法正常供水。江弥花知道后,主动承担起来提水的这项重任,到距离村部500米外的泉眼提水、挑水。
江弥花说“第一天由于救援车太多,无法使用皮卡车将水进行运输,只能人工提水,一天下来,大家手的提的起泡了,还好这两天有皮卡车帮忙。”
舍小家,顾大家,从5月8日5点多到现在,江弥花一直在忙碌着,这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忙碌的都顾不上给自己的儿女煮饭,更顾不上自己吃饭的问题。在此次的抗洪救灾过程中,开善乡池潭村有很多像江弥花这样的小巾帼,她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坚守,直到救援结束。
( 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