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盲道、一处缘石坡、一个消防栓,这些道路中随处可见的细微之处,事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质量高低,与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息息相关。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城区主次干道的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改工作正在我市有序推进。从发现问题到制订方案,再到施工整改,一道道沟坎变为坦途,无不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施工降坡
消除路面高差
一处高约5-10厘米的马路牙子,对于普通行人而言,无需费劲,一脚即可踏过,但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或腿部伤病患者来说, 却是一道难以独自跨越的门槛。
“原本这段人行道与其他道路的交界处是一个垂直台阶,通行不是很方便,不久前,被改造成缘石坡道后通行便利多了。”家门口的一个小改造,让住在三元区东乾三路富力爱丁堡的市民郑先生倍感欣喜。
今年1月,与朋友结束聚餐的郑先生在回家途中不慎摔伤了左腿,日常出行需要依靠拐杖或轮椅,但家门口人行道尽头的垂直台阶却让他感觉有些头疼。“之前家人推着轮椅带我出来,经过这处台阶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将轮椅微微抬起,再配合我的右脚发力撑地,才能缓慢通过。”他回忆道。
如今,与路面齐平的缘石坡道让郑先生实实在在享受到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福利,无论是独自拄拐出行,还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坐轮椅出门,都比之前顺畅不少。
便捷、完善的无障碍环境,能改善特殊人群的生活条件,让每个人平等地享受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及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
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外围盲道与车行道路面高差7厘米;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西门路口缘石坡道坡口与车行道路面高差5厘米;列东路951号门前人行道与车行道路面高差22厘米……一条条人行道路,均在我市城管部门的组织推动下,逐一按照规定的无障碍通行设施要求完成了整改。
“对于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问题,我们仍在加紧推进改造中。”市城管局市政工程养管中心道路管理所所长黄道铭介绍,“近期,我们根据数字城管采集员提供的线索,还对东新四路光大银行、梅岭路160号、列东街好多多超市门口等地高差过大的道路进行了施工。”
修复完善
盲道通行顺畅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脉络;盲道,是城市文明的名片。盲道是否畅通无阻,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包容性。
一条黄色的盲道镶嵌在暗红的地砖间,笔直延伸,串联起大桥两端……在三元区梅列大桥,记者看到桥面两侧分别增设了一条新盲道。“原本盲道只设置到上大桥前的人行道,桥上并未设有专门的盲道,这对于我们普通行人来说,没什么影响,但对于视力有问题的盲人朋友就很不友好了。”回想起此前盲道缺失的情况,住在附近的居民蔡素华表达了心中的担忧。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不是盲道的使用人群,但有一位认识多年的盲人好友,所以对于盲道规范设置的重要性,她深有感触。
盲道通行顺畅,不仅要关注每条道路“有没有”,还要关注每条道路设置得“好不好”。
在三元区万达广场旁的一个公交站点,一条笔直的盲道却“拐了个弯”,为何如此设计?原因在于拐弯处一旁的消防栓。“原本这个消防栓与盲道的距离不足25厘米,是不符合盲道设置标准的,所以我们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对这里进行重新修整。”黄道铭解释。
事实上,干扰盲道正常使用的因素还有许多:有市民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停放在盲道上,阻挡了盲道正常通行;有流动商贩将推车放置在盲道处,从中阻断原本顺畅的盲道:还有沿街餐厅无视盲道设置,将货物或垃圾桶随意堆放在店外的公共区域……
盲道,不仅是服务视障人士出行的一条狭长小道,还是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设施。
“独自走在不熟悉的道路中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一不留神就可能会在盲道上踢到垃圾桶、撞上电动车。”对于盲道被肆意占用的现象,视障人士小吴深有体会,但她也发现了出行中的细微变化。她告诉记者,这两年公众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整改力度也越来越大,遇到出行受阻情况的频率比之前低了许多。
持续整改
执法更有力量
去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让道路更平坦,让盲道帮上“盲”,我市城管部门结合新规定新要求全面开展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改。目前,已整改了73处主次干道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无障碍通道,包含盲道破损、盲道缺失、路口盲道未降坡、提示盲点设置不规范等问题。
改造后,盲道更连贯,道路接口的坡度更平缓,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出行更加轻松、便捷。“我腿脚不是很利索,现在家附近好几处道路接口改成了坡道,早上带着小推车出去买菜更省力了。”72岁的市民张秀云说。
但建设无障碍环境并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关注、维护和管理。在走访过程中,多位市民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打造优质的无障碍环境,持续性的整改监管很重要。
为此,市城管局市政工程养管中心每周两次对管养道路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安排维修计划。“我们主要通过日常巡查、信息采集员及e三明平台等渠道发现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每月维护计划,分路段、分阶段逐步对问题进行改造。”黄道铭介绍。
当前,我市主次干道的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改工作仍在持续开展中。市城管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多关注身边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如发现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或破坏的现象,可通过12345服务热线或e三明平台进行反映。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