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有老父亲,下有俩小孩,现在我的治疗费已经把家底都掏空了,实在没办法,拜托你们帮帮我!”这是三明市司法局12348巾帼法律服务志愿团律师卢燕华接到黄某某通过12348热线打来的求助电话。
卢燕华是一名专职律师,从三明市开通12348热线即加入该志愿团队,积极、主动引导来电人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司法途径化解疑难复杂案件。

卢燕华从黄某某口中得知,他自2010年入职福建省某公司以来,一直按最低缴费标准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且长期无薪加班,几乎全年无休。2022年,黄某某被确诊为中晚期肺癌,公司却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并按1380元基本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卢燕华的引导下,黄某某向三明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由卢燕华为其申请劳动仲裁。经裁决,该公司支付黄某某经济补偿金和加班工资共计60000余元。但双方对裁决均不服,起诉至三元区人民法院,区法律援助中心继续指派卢燕华提供法援。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公司一次性支付黄某某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加班工资等共计90000元,双方纠纷就此了结,黄某某也可以安心治病。
“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设立和开通,对新形势下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我们法律服务工作者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法律进万家’和‘法律服务进万家’工作的再延伸和具体化。”三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相关同志如是说。
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要求,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着力建设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抓品牌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亮点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着力八个聚焦深化148品牌创建 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活动,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八项措施”落实落细。三元区围绕服务园区经济发展、沙县区围绕推动小吃产业创新提升、建宁县围绕种子产业发展、明溪县打好“新侨乡”品牌,均取得实在成效。
在全市开展148品牌创建市级重点项目评选活动,催生出三明市“法润童心”“6 1婚姻家庭148”“沙县小吃148护航富民产业”“12348巾帼法律服务志愿团”和“侨乡枫桥”“边界枫桥”“基点调解”“永安公证148‘3零’(零证明、零接触、零跑腿)服务模式”及“建宁‘生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宁化‘普法三式’”等示范项目。
强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的数据共享和融合发展,构建集12348热线、网站、微信等为一体的法律服务网络,同时主动对接政法资源、政务资源、12345、e三明、“明心通”等信息共享平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1个市级、1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942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023年三大法律服务平台共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760件。
提质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行业发展
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实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推行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全域通办,推行经济困难个人承诺制,实行容缺受理、周末预约受理,对重点人群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全省首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律师团。目前全市已成立7个残疾人法律服务律师团,获中国残联维权部和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联合调研组充分肯定。
公证工作推行“最多跑一次”公证法律服务,实现本地区所有公证通办,实行老弱病残上门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推广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创新“零证明、零接触、零跑腿”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公证服务水平。建宁县公证处办理的建宁县闽江源国有林场与建宁县信用联社之间《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公证,标志着为完善防范化解林业金融风险建立的工作机制得到首次落实,也标志着我市创新推出的林权抵押合同公证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3年,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11567件,同比增长25.6%。
司法鉴定工作填补了电子数据鉴定和法医精神病鉴定业务空白,组织司法鉴定机构入驻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修订完善《法医类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成立法医类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对疑难复杂案件组织专家研究讨论,目前已经为32件重新鉴定和疑难鉴定提供了咨询意见。2023年,全市7家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6934件。
来源:三明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