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买小轿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能买车说明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带来了停车难问题。”1月9日,家住三元区白沙社区的市民王尚华下班回家,提及停车难问题感慨地说。
不仅平时出行难停车,在一些老旧小区,停车难也困扰着居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老小区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停车位规划不充足、不科学、空地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老旧小区的居民。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对于市人大代表、高岩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亚琴来说,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她习惯从社区的每个角落,看到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
吴亚琴建议,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拆除柴火房、调整绿化、延展道路等措施,增加小区停车泊位,来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同时,加强小区停车泊位管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除了停车难,很多老旧小区水电气路暖等配套基础设施都需要改造,排水、无障碍、消防等设施不齐全,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老旧小区改造面临配套设施短板和安全隐患。
市人大代表、岩前镇乌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连光表示,老旧小区人口密度大,房屋间距较小,消防设施老化,公共区域的消防管道漏水甚至无水,要对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摸底、整改,动用维修基金或采取其他方式,对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障居民安全。
“消防安全无小事,消除安全隐患十分有必要。”吴连光在走访中了解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居民对于改造后的整体成效满意,在消防安全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他建议,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为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代表们的关切,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很好回应。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962个,完成投资259亿元,加快推进124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和改造燃气管道311公里、市政污水管网108公里,麒麟山公园、东江滨公园等完成改造……越来越多市民在感受城市大变化、大发展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自己身边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小区完成改造后,雨污管道、电线电缆、停车位都得到了全面改造,还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小游乐园等一系列娱乐设施,住着舒服多了。”王尚华说,改造前小区又脏又乱,道路坑洼,下雨天都怕溅起泥。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惠的是民生,得的是民心。走进改造后的小区,居民们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幸福”“舒心”“便利”成为大家的高频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楼加装电梯、建设社区小型养老机构……这些老百姓眼里的“小事”,正成为今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他们结合会前调研走访,提出意见建议。
民生实事,折射城市治理温度。随着广大市民的所思所盼逐渐变成现实,幸福也正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林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