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者,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我市自2003年建立首家孤独症康复机构以来,早期确诊并接受康复干预的孤独症患者早已成年。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能够正常地工作、生活吗?
每个孤独症患者的背后,都牵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来自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的市政协委员,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群体。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一场有关孤独症群体的课题调研,对孤独症患者家庭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在走访的46名18至22岁的受访者中,仅有4人就业、4人由机构托养、38人居家。
“要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1月10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句,引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三明市委主委罗裕明深深的共鸣。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还是选择居家,这给患者家庭容易带来心理、经济等方面的负担,也可能衍生返困、返贫等问题。”罗裕明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孤独症患者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在医师培养、康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服务对象以未成年孤独症患者为主。加上我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对成年孤独症患者支持不足,难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
对此,罗裕明建议,要先摸清孤独症患者的数量、年龄结构、分布、需求等基本情况,探索出台支持孤独症患者融入社会的相关举措。比如针对轻度孤独症患者,具有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可以出台支持创业就业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就业自立、融入社会,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也将反哺未成年孤独症患者的教育引导、技能培养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助残社会氛围。
更多“星星的孩子”顺利融入社会,一定能够照亮更加闪亮而温暖的星空。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