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来临之际,三明人民的老去处——东江滨公园经过一系列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改造后,列东大桥至如意桥段的一期工程换新上线。
东江滨公园是市民日常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之一,也是三明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印记。由于建设多年,部分基础设施破损老旧,在2022年“6·14”暴雨洪灾中受损严重,市政府于去年9月将东江滨公园(列东大桥段至如意桥段)整体提升改造工作列入202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文明城市文明景,文明观念心中存。走进东江滨公园,随处可见焕然一新的文明景观,沁人心脾。
文明体现在时时处处
“公园改造后,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有关部门的用心。”说起这个家门口的公园,家住和仁新村的林淑英不禁点赞。
和公园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距离,林淑英常常在好天气带着小孙女到江滨公园散步游玩。提升改造后的公园让她十分惊喜——道路拓宽了,孩子玩耍的空间大了;步道和健身场所都铺上了塑胶地面,孩子摔倒了也不疼;健身设施适宜的年龄层也扩大了,两三岁的孩子也能在这里找到有趣的玩法。更贴心的是,路边增设了特别宽敞的座椅,她能和老姐妹一边看着孩子,一边惬意地聊天。
让像林淑英这个年龄层最为感慨的,就是东江滨公园的改造更多地体现在老少咸宜的健身空间上。记者注意到,健身区内,高低杠、扭腰器、肩关节训练器、漫步机等训练全身的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这天,趁着天气晴朗,年近七旬的罗鸿昌大爷提着外套和水杯,一大早就到这里健身了。他弓着背,走到“腿部按摩器”旁,不怎么费力地就将左腿小腿架在了器械上来回按摩。他告诉记者,这里的健身器材经过改良后,让他有了更多的锻炼方式,抬抬腿、按按肩、拉拉手,老人也能有更多参与全民健身的机会。
漫步在东江滨公园的步道上,休闲座椅、特色景观小品、风雨连廊、文化长廊、曲澜亭(歌曲传习所)接连映入记者的视野,人们可以在这里遮阳避雨、吹拉弹唱、学习知识,让生活充实而有趣。“重生”的东江滨公园,在为市民提供多样化功能的服务上,做到了极致。
“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的孝廉景观小品、“翠屏瀑水知何在,鸟道猿啼过几重”的义理之学互动宣传栏,还有“五四三”科普、列东大桥等的历史介绍、传经筒上的古诗词,都在潜移默化中,向市民宣传了传统文化,诉说了城市历史,弘扬了文明之风。一处处的创意新景,是有关部门久久为功的文明创建之举。
数十米距离就有一个垃圾桶、龙舟坊修建一新的公厕、曲澜亭边贴心周到的无障碍通道,在微小之处满足市民最基本的需求,更是彰显了文明城市人文关怀的温度。

市民文明举止添彩公园美景
城市的文明,在市民不断提升的文明意识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常到此锻炼的市民刘凯常常因为找不到地方放东西而烦恼。“放在椅子上,怕占了人家休息的地儿,放在建设器材上更不妥了,所以我只好把它挂在树上。”刘凯说。他还建议,能不能设置类似落地挂衣架的设施,让市民随身的物品和衣服有地可放。
东江滨公园有着很高的植被覆盖率,但记者发现,个别市民踩踏草坪的现象存在,并随手丢弃烟头、食品包装和塑料袋等。就连刚投用不久的健身设施上也有被硬物划过、刮擦的伤痕。
“其实垃圾桶就在不远的地方,随手将垃圾丢进垃圾桶,是每个市民都应该做到的。”林淑英带孩子出来玩时,因为要看着孩子不方便独自走动,总会随身准备一个塑料袋,将垃圾收拾后,回家时再丢进垃圾桶。
塑胶步道上散步、锻炼的人很多,也有“铲屎官”到此遛狗。但是,极个别人遛狗不拴绳、任由宠物随地排泄等不文明现象,让在这里休闲的其他市民很苦恼。
铺了塑胶跑道后,在跑道上玩耍的孩子、跑步的市民都有可能不小心踩到狗粪,而这种步道表面粗糙,对于宠物排泄物的清理也有一定难度。
公园内虽安排了定时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和管护人员,但是保护环境应成为市民时时刻刻的责任。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才应该是这座文明城市里每一位文明市民的应有之义。
江滨步道也是志愿服务的聚集之地。每逢假期和周末,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或是民间志愿者组织、文明单位和校园在此开展清洁家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家主动、自觉地弯一弯腰,换来江滨公园的干净整洁,也带动路人文明意识的提升。
提升市民休闲空间
城市公园建设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以及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优雅舒适和回归自然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三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范围扩大,新区不断规划建设的同时,新兴城区的景观、休闲观光场所相对缺乏。东江滨公园地处市区核心区,周边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人流量较大。项目建设是为了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既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体现新时期三明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东江滨公园提升改造的宗旨就是为市民活动、休闲提供更为宽阔的场地。”项目负责单位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余薇告诉记者。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开展,市城管局多方发力,创新开发利用,以城市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风景如画有颜值。市城管局立足城市公园功能,根据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以“森林居、公园家”为项目建设理念,提炼场地特有的山水回忆、古玩鉴赏、轻歌曼舞、文人雅趣等元素,提出以市民需求为核心的四大生活场景区,创造多样活动场所及业态布局,丰富公园内径,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市城管局着眼于保障群众健康生活需求,打造“公园 运动、休憩”等多功能组合,实现公园宜老宜幼、宜游宜观、宜憩宜玩。
干净卫生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市城管局、市园林中心、市城发集团共同发力,在植被、卫生维护中下足绣花功夫,让东江滨公园整洁如影随形,文明随处可见。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