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以‘朱子文化润童心’为主题,将带领小朋友们制作朱子格言拓片,这也是我们‘行走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里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团队负责人吴玉萍说,“虽然大家都是忙里抽空,但依旧热情满满!”就在9月底,志愿团队刚刚配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前往尤溪县管前镇开展第三期《尤溪英烈》学习分享会暨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
“行走的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是尤溪县博物馆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助力朱子文化名城建设为目标,依托自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博志愿者队伍力量的公益活动。
作为“行走的博物馆”志愿服务团队内最早的一批志愿者,吴玉萍从2015年初接手这个项目后,便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手策划了“小小讲解员”“朱子家礼·通礼”古今演绎、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尤溪梅仙板凳龙起源于清嘉庆元年,由梅仙镇本美萧氏第九代裔孙洪灼公创立,至今已传至第八代,历经2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远近著名的传统习俗。
今年的元宵节来临之际,吴玉萍在与几位幼儿园教师志愿者的日常交流间迸发了灵感,决定举办一场板凳龙制作主题的社教活动。
尤溪博物馆也对这个想法给予支持,花费6000元从老匠人手里定制了一条适合孩子们舞动的特殊板凳龙,再由志愿者们与孩子一起亲手画上艳丽的图案。制作完毕后,孩子们在朱子文化园里一起舞动板凳龙,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
“看到这个活动通知我立刻就带着孩子报名了。孩子在传统佳节舞起一条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板凳龙,更能加深他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认同感,非常有意义。”家长林燕兰说。
活动结束后,吴玉萍和几位志愿者考虑到纸质的龙头龙身不易保存,又花费数天时间,用透明胶带为这条迷你板凳龙全身过塑。
“这条板凳龙也将成为我们移动博物馆向小朋友宣扬非遗文化的宝藏,我们计划每年都策划一些相关的活动,让更多人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吴玉萍说。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行走的博物馆”志愿服务还针对不同年龄、工种、文化层次人群的需求和工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筹划了“尤溪县革命遗址遗迹暨红军标语普查成果展”“英烈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国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立家规 传家训 树家风”“说古道今话尤溪”等文博展览和社教活动,将它们送进武警尤溪中队、学校、社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行走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已走过8个年头,现有核心成员5人,在册志愿者88人。自2015年1月启动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50余场次、服务近1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朱子文化、尤溪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度,成为展现尤溪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来源:三明日报(尤溪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