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 20万年乐土的新故事-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满意在三明
万寿岩 20万年乐土的新故事
[三明日报]         2023-09-08 10:03:00        字体显示:

  远眺万寿岩,寿桃耸翠,岩下藏着探索远古历史的钥匙;走近万寿岩,游人如织,人们争相探访这个“南方周口店”,聆听那段守护远古文明遗址的故事。

  抢救保护

  万寿岩,独立在三元区岩前盆地,2亿年前孤峰耸起,岩上20多个溶洞,岩下一片平川,一条渔塘溪,一片乐土。

  20万年前,古人类开始在这里活动。1999年“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发掘,找到了这个福建古人类的文明摇篮。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吴彩同至今保存着《万寿岩船帆遗址发掘日记》,1999年10月他参与这次考古发掘行动。

  “1999年10月29日,明天是30号,考古现场进入炽热状态,到目前已揭露探访面积,其中将近一半为石铺地面……”

  省、市考古队联手挖掘一个月,有了惊人的发现。遗址出土大量原始石器及哺乳动物化石,万寿岩底部船帆洞发现距今已有4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遗迹和排水沟槽遗迹,为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

  万寿岩遗址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这一发现,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当时,万寿岩是三钢采矿区,“立即停止对万寿岩的整体开采,以利于考古发掘。”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批示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三明钢铁厂立即停止在万寿岩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

  2001年,万寿岩考古成果,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列榜首。同年6月,万寿岩旧石器遗迹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炸药包下抢下了这件国宝!”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这是全省最早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20多年精心保护,万寿岩迎来了新生。

  重焕新生

  张云江是三钢老职工。退休后,他经常到当年工作的岩前踏青。漫步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这里的变化感叹不已:“那时候粉尘漫天,现在环境好多了。”

  过去,矿石开采业是岩前村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三明钢铁厂买断万寿岩的开采权,就地建起采矿厂等4座工厂,并专门修建了30公里公路直通位于三明市区的厂区。当时,小小的岩前村,石灰窑、水泥矿却足有20多个。村口的一小段村路上,常常密密匝匝停着许多运载货车。

  如今,昔日矿区变成了文化公园。

  随着保护开发意识的提升,那段工业记忆也保留了下来,公园入口处原三钢破碎厂的8个水泥罐成为考古研学营地的组成部分。不远处种了针叶、阔叶混交林,原始动物塑像栩栩如生,呈现出万寿岩远古生态,让游客身临其境……

  作为全省唯一的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万寿岩遗址公园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研学培训、休闲旅游融为一体,打造文化旅游“打卡地”。

  漫步考古研学营地,通过史前风貌、藤桥源舍、洞穴探秘、巢居生活等8个主题体验区,“穿越”万年时光,感受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风貌。乘坐虚拟热气球,通过环幕投影穿越时空,观察万寿岩从古至今的地质和气候变迁;走进远古生态森林,体验远古时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多个场景,为访问者带来不同层次的观景、休憩体验。

  2021年,万寿岩遗址公园入选全国5个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之一,全年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

  讲好故事

  新时代,如何讲好远古文明遗址的新故事?

  2005年,夏营洁从辽宁来到三明,怀揣着对于文物保护的热爱,成为万寿岩的一名“讲师”,变换不同的方式,她将万寿岩的故事演绎得更加生动。

  “神仙担着两座大山要去东海建一个‘桃花源’时,挑到岩前上空,扁担折断,两座山落在岩前境内,一座就是万寿岩。”这是一代代岩前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家园情怀。

  “万寿岩对我而言既神秘又迷人,古老的故事应该焕发新的活力。”夏营洁用心琢磨,找到古老遗址与新时代之间的连接点,找到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密码。

  刚来时,万寿岩遗址还处于初期保护阶段,她负责绘图、处理大量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程等原始资料,并逐步建立万寿岩数据资料库,参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提供资料、绘图和数据处理,这些为今后的各项成果申报和运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保护中期,她重点参与万寿岩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改版提升、万寿岩遗址文物数据库建设、博物馆评估定级等工作。

  文旅融合,让遗址活起来,需要高质量的文化支撑,特别是优秀文化的滋养。近年来,万寿岩系列文创产品陆续推出,融入古人类文化、文物保护理念,徽章、书签、t恤……一系列文化用品、生活用具等文创产品,让人们零距离对话远古,从中悟到文化的根与魂。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者们以学术研究树立“万寿岩坐标”,文艺创作者创新作品开拓“万寿岩窗口”,让万寿岩的“前世今生”走向世界。

  如今,在夏营洁和伙伴们的努力下,岩前镇大力推动以“岩宝”原始人为形象的ip,构建品牌故事,制作动漫短片,丰富了集镇研学交流、科普教育、亲子互动等形式,线上线下用户与万寿岩文化深度互动,进一步扩大万寿岩遗址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我的孩子很喜欢岩宝,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神话,新一代人有他们的卡通印象,老少携手一起守护着对于万寿岩的美好回忆。”夏营洁说。

  守护振兴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本来就得耐得住寂寞,这也是出于对职业的一种坚守。”朱凯2002年从河南来到福建,一直在万寿岩遗址工作,主要从事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和科学传播宣教工作。

  万寿岩遗址公园的一草一木,凝结着守护者们的点滴热爱。为了做好遗址保护,每到雨水季节,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24小时轮流在山洞值守,做好水情观察,及时排除水患。同时,针对早期开挖山体部分,认真进行观察记录,为日后保护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启动后,文物工作者积极投入,配合当时的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了当时全国第一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保护规划——《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并公布实施。

  此后,我市编制并实施了万寿岩一至四期的保护方案和保护工程。数易其稿,多番论证,2017年10月1日,《万寿岩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终于颁布施行,这在三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是一份开创性的法律法规。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万寿岩屹立于天地之间,默默诉说着关于绿色的故事,关于人类文明的故事。

  一批批游客来到这里对话远古,邓积根则从这满目葱茏中看见充满希冀的未来。

  邓积根是岩前村村民,如今他和乡亲们借着万寿岩遗址带来人气,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以前真没想到现在这样的日子。”他说,游人多了,生意好了,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日子更舒心了。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林馨怡/文 苏昌纪/图)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