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明市率先开展幼儿教育与特殊康复教育相融合,为永安市15个乡镇(街道)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居家托养服务,就业创业让残疾人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抓党建、促发展,永安市残疾人事业枝繁叶茂、花红果硕。
50余名孩子康复后顺利进入普通小学
走进永安市乐天启能培训学校,感统训练室、单训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区等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淘气堡、户外大型活动操场等配套设施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玩耍。
“学校根据省级康复标准建设,主要针对孤独症、智力等方面存在轻中度问题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是我们残联的签约服务机构。”永安市残联分管残疾人保障业务的领导陈烽说。
以周为单位,“一对一”单独训练,是乐天启能培训学校的特点。
翻开小华(化名)6月26日至30日康复训练记录表,围绕感知觉、精细动作、语言、认识等训练领域,学校安排了接球、串珠、看图说话、点数等课程。每次康复训练结束后,还有情绪行为观察、完成情况等评价指标。
小华2周岁进入乐天启能培训学校时,说话句子不完整,多数时候只能借助手指比划。
“我今年5岁了,在学校很开心。”7月10日下午,刚刚走出单训室的小华,拿着手里的玩具汽车上下翻腾,高兴地说。
乐天启能培训学校和乐天幼儿园连为一体,学校根据孩子康复训练评价情况,适时安排他们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成长环境。
“实践证明,特殊康复教育和幼儿教育相融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成长有很大帮助。”乐天启能培训学校校长刘见玉说,目前小华半天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另外半天时间和小班小朋友上课,康复效果非常明显。
创新办学模式,呵护残疾儿童成长。截至目前,乐天启能培训学校已接收100多名残疾儿童,其中50余名孩子康复后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学校“‘一对一’训练与普特融合教育”办学模式获得各方认可。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是永安市残联开展“党建聚力残疾人康复行动”取得成效的缩影。“党员干部主动靠前,积极协调永安总医院、国德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罗祥照说。
4009名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
汽车保洁、生活菜园、园艺修葺……走进永安市第六医院,院区空地上的这些标识,是医院精神病人的劳动场所。
“为了让精神病人康复后,具备一定劳动能力,早日融入社会,我们和永安市第六医院合作,由财政拨补项目建设和就业奖励经费,创办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陈烽说。
空心菜、四季豆、地瓜等蔬菜瓜果长势良好,苗圃、绿化带修剪得整整齐齐,经过清洗的小汽车干干净净……这些都出自康复治疗后的精神病人之手。
“经过康复治疗评估,低级别精神类残疾人在专业医生和管理人员带领下,可以从事辅助性就业项目提供的劳动岗位。”永安市第六医院院长邱德川说,项目已安置就业28人次,受到了残疾人家属欢迎。
去年,永安市4009名各类残疾人接受心理辅导、家庭签约医生、康复训练、辅具适配、辅具评估等各类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率达100%。
康复扶上马,就业送一程
既要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还要让他们活出精彩的人生。辅助性就业项目,为各类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每天清晨,大湖镇大湖村的一处山坡上,都会传来阵阵鸡鸣声。走进养殖基地,一名身患残疾的“90后”正在忙碌着,他就是大湖民利生态农场负责人郑杰。
初中毕业后,郑杰向亲戚学习养鸡技术,开始从事家庭零星养殖。后来,在永安市残联和大湖镇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成立合作社,创办养鸡场,规模化养殖柴乌鸡品种,并注册“大湖杰鸡”商标。
眼下,农场年养殖柴乌鸡1万多羽。借助带货直播,柴乌鸡远销福州、厦门等地,年销售量8000羽左右,纯利润近10万元。“大湖杰鸡”获评永安市农优特产品。
郑杰闯出的路子,让广大残障人士备受鼓舞。去年,永安市残联通过按比例集中安置就业、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等形式,审核按比例安置214名残疾人就业,征收残疾人保障金974.37万元。
党建赋能,擦亮幸福底色。“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残联事业发展全局,围绕‘同心向党、助残圆梦’主题,深入实施‘党建 队伍’等六大行动,打响‘助残微家’党建品牌,让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永安市残联理事长罗祥照说。
来源: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