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沙县科信职业培训学校第六期“马兰花”syb创业培训落下帷幕。30名学员参加学习,他们表示,参培一星期,胜读数年书,不仅带回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汲取了满满的创业干货。
“马兰花”创业培训是人社部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劳动者开展的创业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稳定企业经营。市人社部门去年共举办61期,培训1748人,位居全省第一。
2021年以来,我市围绕激励创业创新,通过“创享三明”品牌活动,实施自主创业扶持、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载体建设和创业服务优化“四大工程”,营造全社会想创业、敢创业、创好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为创业者赋能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是将幸福稳稳地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创业培训,成了人社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去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将创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完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马兰花,象征着勤劳、乐观和进取,在三明,有许许多多“马兰花”一样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创业者。36岁的吴侦威,就是这样一个在“马兰花”创业培训中充电赋能的创业者。
吴侦威在沙县经营一家烧烤店,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店铺经营成本高、管理难。在“马兰花”syb创业培训中,他学习了如何管理、留住员工、核算运营成本。这次培训彻底把吴侦威的思路打开了,学成归来后他花了数月时间进行整改,强化管理,烧烤店员工流动性明显减少,月营业额增长30%以上。
无独有偶,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还有学员林丽慧。
林丽慧平时喜欢剪辑短视频,收获不少粉丝。有了人气基础,她便想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将家乡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自己也能赚得收入。
转机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一天,从朋友那听说“马兰花”创业培训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她第一时间报名参训。
一周的时间,林丽慧觉得自己“脱胎换骨”。培训中,她学到如何进行电商项目选择、货源组织、电商运营管理、财务分析。回来后,她开启电商直播带货之路,在抖音和视频号上销售蜜柚等农产品。现在,林丽慧的直播间日均销售量达到35单以上,月销售额近5万元。
让有意创业者会创业,是“马兰花”开办的初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确定承办的培训机构,以syb创业培训1700元/人和网络创业培训2000元/人的补贴标准激励培训机构主动参与,邀请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作为授课讲师,用优质课程内容、精心组织管理留住学员。其中,市人社部门对全市每期创业培训从方案制订、课程安排、师资选择、学员管理、培训抽查等每个环节逐个进行指导、把关,让“马兰花”创业培训在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人社部门还牵头聚焦培训后跟踪服务,依托创业培训承办机构通过创客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分享、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展创业跟踪服务,让创业指导不仅仅是“一时”,而是更具长久和持续性。
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学员交流活动,是沙县科信职业培训学校的经验做法。学校成立“马兰花”创业之家,邀请成功创业者、讲师为参加过“马兰花”培训班的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学校教师茅盛浩就是其中一员。他从前也是一名创业者,懂得创业之艰辛。他告诉记者,每次相聚,学员们总是充满热情,大家提问题、想方法,打开思路,出谋划策。
发放创业补助、担保贷款为创业路护航
万事开头难,资金是创业的头等大事,资金不足的问题往往会让许多起步者打起退堂鼓。
艰难地度过疫情3年,大田县富豪大酒店经历了住宿率下降、营收锐减的大考验。今年,负责人范佳壮得到30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让他对重振事业有了信心:“国家政策雪中送炭,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也有信心把企业做好。”
这是市人社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当好创业者后备军的生动实践。以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创新项目资助、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多个扶持创业政策为抓手,市人社部门积极引导农村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不超过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1万-5万元的创业项目资助、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2021年以来,我市1265名返乡创业农民等各类创业者获得创业担保贷款2.2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680人,位居全省第二位,还为企业和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创新项目资助等各类创业扶持资金5000万元;2023年1至5月,新增贷款347笔、发放贷款6475万元,排名全省第二。
清理创业“路障”的同时,还要激发勇往直前的勇气。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评选活动,评选出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创业创新项目,给予1万-5万元资金扶持。
去年成立的津准(三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以康复数字疗法项目在沙县区、三明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中一举夺得双魁。8万元的奖金,相比于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微足不道,但是给予创业者的精神鼓励却难以用金钱衡量。
“当时还在创业初期,其实我们很迷茫,但是没想到政府首先给予了我们肯定。从那以后,我们感觉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背后永远有一股劲儿在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总经理沈平感激地说。
2021年、2022年全市101个市级优秀创业创新项目、387万元资助,292个县级优秀创业创新项目、588.5万元资助,带动就业8330人……一个个数字,是我市青年创业、创优热情不断攀升的真实写照。7年来,这项赛事已成为助力众多青年实现创新创业成才梦想的摇篮。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 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