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散处丰碑立 薪火永续谱新篇——永安市扎实推进抗战文化遗址保护传承侧记-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区县动态
烽烟散处丰碑立 薪火永续谱新篇——永安市扎实推进抗战文化遗址保护传承侧记
[三明日报]         2025-08-11 17:33:00        字体显示:

  永安,东南抗战文化名城,历史厚重而深远。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这里汇聚了东南半壁文化精英,书写了抗战文化史上的光辉一页,以抗战遗址群为代表的历史见证留存至今。

  进入新时代,永安市立足丰厚的抗战文化资源优势,全方位加强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让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记忆,在守护与创新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聚焦保护 擦亮文化名片

  抗战时期,永安曾作为福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之久,近40个省级机关部门在此办公,汇聚了一大批中共党员、文化名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址、革命文物与经典故事,成为当时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燕溪水,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钩起心头多少愁……”推开修缮后的国立福建音专大门,《永安之夜》的悠扬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回那段以笔为枪、以歌为矛的烽火岁月。

  1940年,在永安吉山创办的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后升格为国立福建音专),是抗战时期全国仅有的三所最高音乐学府之一。抗战期间,音专师生创作了《永安之夜》等大量传唱度高的抗日救亡歌曲,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保护,是擦亮抗战文化底色的重要前提。国立福建音专旧址是一幢建于清代的建筑,由院子、下堂、天井、春亭、上堂、左右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国立福建音专右厢房已完成复建,“练存轩”等一批音专师生当年学习生活的旧址开始复原。

  曾经,国立福建音专也和永安其他几处抗战遗址一样,因年久失修,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幸运的是,在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支持下,永安抗战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渐显现,转机很快到来。

  将“抗战遗址保护”列入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编制《福建永安抗战旧址群建设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印发《永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为永安抗战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长期的制度保障。

  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更显保护决心。眼下,永安吉山抗战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面积约80公顷。项目涵盖整体修缮、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文化设施打造等多项建设内容。截至目前,羊枣事迹展览馆、国立福建音专校史馆建设和展陈内容布置、土堡修缮及布展等建设项目均已完工。

  如今,涵盖吉山村10处遗址及文龙村复兴堡、城区文庙的永安抗战旧址群,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从破败倾颓到“焕新”归来,这些宝贵的抗战遗产正在全社会的共同守护下,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赓续薪火 引领时代新程

  “大家快瞧!这就是‘星光大道’!象征着抗战历史中永不熄灭的文化光芒。”曹远镇党委宣传委员罗娇赛热情地向来访的人员介绍。

  跟随着罗娇赛的引导,只见霞鹤村抗战文化出版主题园内,一条长约50米的通道格外引人注目,五道金星造型的门洞点缀其间。

  抗战期间,这座主题园是改进出版社编辑部及印刷厂所在地。改进出版社由著名左翼作家黎烈文于1939年创办,先后编印《改进》《现代文艺》《现代青年》《战时木刻画报》等固定期刊,出版图书超41万册,是当时永安规模最大的出版社。

  为躲避日军的轰炸,改进出版社落脚在距永安城区三公里的霞鹤村(原名虾蛤村)。淳朴的当地人纷纷腾出房屋,出让土地,支持抗战。黎烈文、王西彦、邵荃麟、葛琴、萨一佛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在此以笔代枪,向全国人民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

  让遗址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霞鹤村于2022年建成抗战文化出版主题园。园区的主景“星光大道”生动展示着当年发行刊物、机构及辐射范围,读者园的16个展面,铺陈着抗战故事、人物与诗歌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战期间的文化战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邹韬奋和羊枣,一个生长于斯,一个战斗于斯,虽无时空交集,却都与永安结缘。8月8日,永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20余名干警神情肃穆,参观邹韬奋羊枣事迹主题展,重温抗战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该展于2024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展示了66幅有关邹韬奋、羊枣创办刊发的进步刊物,现已成为永安市开展革命教育、红色教育和群众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

  传承抗战精神既要用心用情,也要与时俱进。借助沪明对口合作东风,永安正与上海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合作,共同推进抗战文化数字化项目,利用科技力量,梳理汇总抗战时期文献资料和史料样本,让其中承载的抗战记忆代代相传。

  从实体展陈到数字赋能,抗战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内核与红色基因,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引领人们迈向时代发展的新征程。

  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永安市洪田镇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一股历史的庄严和厚重感迎面扑来。该馆由原“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和“战时红军医院旧址”组合而来,于2016年正式开放,是我省乃至全国首个“红军标语实体博物馆”。

  当下,宣传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和亮点,已经成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痛点。如何将厚重历史转化为青年群体易于共鸣的沉浸式体验?

  走出展馆,围墙上的“红小鬼”文创产品显得尤为亮眼。镇里还开展红色小视频拍摄,加快开发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掌上剧本杀、红军标语vr书写体验等数字化体验项目,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升级。

  承接团队培训、参观考察、对接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积极探索“专题教学 现场教学 体验互动”模式,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持续走红。

  以该馆为核心,洪田镇将镇域水西村红一军团驻扎旧址、红军渡口、源兴殿、红色公园、红军医院等重点革命遗存连点串线,成功打造红色旅游线、红色旅游区,形成“学、行、购、食、宿”于一体的精品文旅研学体系,带动沿线各村增加村集体收入。

  讲好红色故事,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做足“红色 ”新业态,红色资源已成为永安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盛夏时节,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慕名前往萃园、复兴堡等地参观。抗战文化公园内,绿树参天,溪水潺潺。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在这里戏水消暑,尽情享受夏日清凉。

  当地还将黄氏祖屋、酒坊、知青楼等老宅拓展为新业态空间,乡村会客厅、滨水露营基地、抗战故事影视拍摄地等项目正加速推进。由上吉山、吉山、文龙、罗岩4个村组成的吉山片区,正抱团打造特色文旅新名片。

  近年来,永安积极探索“文物 旅游”新模式,整合推出抗战遗址游、名人故居游、红色文化游等文化旅游线路。不仅丰富了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更在守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永安正持续做好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更好地滋养社会、惠及民生。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 鹏 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林 丹)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