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夏茂镇坚持以学促干、真抓实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三动五抓”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建设提质增效,由点及面、带动辐射,持续擦亮夏茂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三动”联抓,构建整体推进格局
一是专班推动。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五个美丽”建设。我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各有关站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五个美丽”创建工作专班,明确创建责任主体、任务要求、工作步骤,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落实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印发“五个美丽”相关文件
二是奖补驱动。将“五个美丽”建设纳入各村(社区)年终考评,针对成效显著、获评优秀案例的村(社区),将优先予以申报各类荣誉,并优先安排区级奖补资金。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探索建立乡村治理与爱心传递的以德换“得”积分超市,将美丽庭院建设纳入评定标准,设置12类基本指标50条正反向加减分细则,进一步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
积分兑换物品
三是典型带动。自“五个美丽”活动开展以来,俞邦村对照“居室美,院落美、环境美,家风美、产业美”的目标,着力推进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其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通过积极宣传其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俞邦村的示范引领成效,进一步加速全镇“五个美丽”建设进程。
俞邦全景图
“五抓”共促,铺就美丽乡村画卷
一是抓“宜居宜业”,美丽庭院创增收。引导广大群众以庭院为载体,突出“布局设计协调、居室整齐清洁、庭院净化绿化、家庭和谐家风、产业致富生活”,打造庭院“一院一景”。坚持宜产则产,深挖“庭院经济”,让美丽庭院赋与产业价值。如,俞邦村依托青山绿水好景色,统一流转村内闲置房屋、店面,打造“遇见俞邦”茶社、寻根追味小吃街、小吃品牌一条街等小吃文旅融合旅游点,发展庭院经济,既盘活了资产、促进了村民就业,又丰富了旅游业态。截止目前,俞邦村发展小吃摊位36家、农家乐餐馆3个,解决家门口就业112人。
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
二是抓“就地取材”,美丽微景换新颜。从改造、完善、提升入手,将村庄原生态风貌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乡土特征、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传统农耕等融入创建,把小区域建设成美丽微景观。如,长阜村遵循“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原则,将三岔口处违章搭盖的鸡舍鸭棚拆除后,结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氛围打造,重新设计建设了“一村一品”微景观,与主村新村建设融为一体,不仅极大提升了村容村貌,而且增加了游客观光点。
长阜村“一村一品”微景观
三是抓“就势造景”,美丽广场赋乐趣。结合人文禀赋建设了一批“口袋型”“现代艺术型”“资源整合型”乡村小公园(小广场),增加村民休闲娱乐场所,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儒元村红色文化、理学文化、耕读文化、孝道文化底蕴丰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我国财政学奠基人之一邓子基教授的故乡。为激励后人崇尚好学、奋发向上,弘扬邓子基教授财政思想文化理念和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崇高品质,儒元村争取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资金,投入275万元,提升邓子基教授故居周边环境,建设懿德文化中心及广场,着力打造“崇学倡教”教育基地。
懿德文化广场
四是抓“抛荒整治”,美丽田园焕生机。夏茂镇积极宣传沙县区“扶粮八条举措”,全面落实耕地地力、农机、种粮大户等各项惠农扶粮政策,加大撂荒地复垦补助力度,并将美丽田园打造融入其中,鼓励农户进行烟稻轮作,进一步提升土地效能,守护“耕地红线”。今年来,通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在乡间有亩田”认领活动等形式,夏茂镇因地制宜开展撂荒地整治,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已完成复垦复耕300余亩。
撂荒地复垦前后对比
美丽田园水稻田
五是抓“文旅融合”,美丽旅游点添底色。坚持将美丽休闲旅游点建设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结合,通过合理布局,积极谋划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如,俞邦村牢牢抓住“沙县小吃第一村”这个金字招牌,实施跨村联建,将小吃与文旅相融合,打造了茶社、民宿、文旅餐厅等配套设施。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保护和发展,形成古樟树群、龙峰溪、田园风光为代表的旅游景观,彰显了乡村最美底色。2022年俞邦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
花海小火车
“五个美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夏茂镇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五个美丽”建设的实际行动,持续创建一批推得开、立得住、具有夏茂特色的“五个美丽”建设典型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