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色彩斑斓。走进闽江源头建宁县,特色村落展新颜,文旅经济焕新机,莲乡处处焕发新的活力。
近两年来,建宁县通过打造“5·20新文旅”系列项目(20个休闲观光果园、20个休闲垂钓渔场、20个赏荷基地、20个特色村落、20个精品民宿),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打造“古色”“红色”“绿色”等特色村落,将一个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为文化有传承、村民有收入、旅游有特色的村落。

传承“古色”,文旅融合人气旺
阳光、烧烤、金沙湾……5月22日,漫步于建宁县濉溪镇器村畲族村,整治一新的农房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亮丽,畲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全新打造的景观节点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和朋友来这里,大气漂亮的凤凰图腾等畲族文化元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客周思燕笑着说。
作为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器村立足本村实际,将凤凰图腾等畲族元素、传统文化融入器村各处,打造多个体验式节点项目,做活特色村落旅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我们建设了民俗展示馆、手工体验馆、文化广场、亲子金沙湾、沙滩车游玩区、全省垂钓中心等,村里人气很旺。”器村党支部书记李龙仔介绍,村里还为游客们提供烧烤架和木炭,每个收费100元,还有4辆收费沙滩车供游客体验。
“有了人气后,还设置了环境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村支委吴传滨接过话茬说。
在建宁县,像器村这样,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做旺“文化 旅游”的村落还有很多。
位于建宁县东北部的溪源乡上坪古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上坪村以古村旅游和廉孝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古村历史,提炼廉孝文化内涵,古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上坪村利用祠堂、牛栏、猪圈等闲置资源,构建集研学、阅读、住宿和农耕体验等多元的复合型功能场所,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参与乡村研学活动,2022年旅游产值超200万元。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研学顺风车,村民借势发展农家乐、民俗、民宿等服务业,仅今年春节就接待游客约1600人次,农特产品销售上万元。
发扬“红色”,研学产业氛围足
风光无限好,研学正当时。5月17日,黄坊乡将上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迎来了县第三实验小学、溪源小学240余名学生,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学生们唱着嘹亮的红歌,感受红色精神文化;参观红色展陈,重温红色历史;重走红军路,在红色遗址中追寻先烈足迹,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将上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内红色资源丰富。这些年来,立足资源禀赋,村里修缮和建设了将军殿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中央苏区建宁保卫战陈列馆、将军殿阻击战遗址等项目,并开发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杨坡寨战斗遗址等现场教学点,不仅吸引了各地党员来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研学氛围也逐渐升温。
据统计,2022年以来,将上村共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80余批,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5600余人次,研学近3000人次。
“目前,已有5家经济合作社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签订了研学点合作协议,可实现村财年增收5万余元。”将上村党支部书记董贵明说。
建宁县利用红色资源,做实红色文章的村还有客坊乡水尾村、溪口镇枧头村、黄埠乡桂阳村等。
素有“红色小井岗”之称的水尾村,围绕“红军小镇·底蕴客坊”主题文化,将村子打造成集党员教育、研学教育、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红色景区,2021年10月成功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枧头村对红一军团司令部、杨斋亭战斗遗址进行修缮和提升,为来村里战狼兵团研学基地研学的学生们又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借力“绿色”,产业多元百姓富
绿色是建宁的底色。眼下,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片,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列农旅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在绿油油的稻田里穿梭,别有一番风趣。
枫元村是一个以杂交水稻制种,黄花梨、黄桃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大村,制种面积稳定在5200余亩,制种产业已成村里的支柱产业。
为了把绿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枫元村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依托“跨村联建”模式带动产业联动发展,投入观光小火车,增强乡村农业旅游体验感,将一产延伸到三产。
村里还创新推进村企合作,发挥户外体育休闲公园、托斯卡纳葡萄庄园、上庄桃园等田园综合体的区位优势,发展田园观光旅游,连续5届成为“花海跑”主景区,带旺旅游人气,激活旅游产业,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
2015年以来,枫元村先后荣获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走进位于“秀起东南第一巅”金铙山下的濉溪镇高峰村,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鹅卵石垒成的农家小院,喜笑颜开的村民,村子的美丽与和谐随处可见。
高峰村是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这些年来,依靠乡村生态游,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村里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集体资源、资产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组建旅游运营公司,发展高峰村乡村旅游。”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说,村民在出租农田、竹山的同时,参与本村景点旅游服务工作,以“股东 员工”双重身份获得收益分红。目前,全村已发展民宿14家,农家乐和农家超市9家。
一笔一画绘蓝图,一村一落皆是景。“以实现‘乡乡是景区、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大格局为目标,我们脚踏实地打造20个特色村落,推动乡村体验、红色旅游、研学教育、生态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做优文旅经济。”建宁县文旅局负责人邱燕玲说。
来源: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曾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