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泰宁县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座城市用十年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奋进,终于捧回这沉甸甸的桂冠。
作为福建省独一无二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的城市,泰宁在创城这场征程中,巧妙将自然生态景观、深厚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融合起来,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华丽蝶变,焕发出时代光彩。
行走在泰宁千年古城,文明细节处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靓丽整洁的大街小巷、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群众、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每一处细节都显现出文明气息和文明底蕴。
这些年,泰宁县始终把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目标和追求,不断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同提升,“物质”“精神”共富裕,群众素质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感持续增强。
1精细管理 雕琢城市“新容颜”
十年来,泰宁始终将创城视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搭建高效指挥体系。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担任指挥长,下设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督查考核以及综合协调这8个工作组。
每位县领导各负责一个关键领域,例如负责交通秩序的领导,每日早晚高峰都会到拥堵路段调研,制定优化方案。173个单位依照《五长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域,实行分区包干。
“古街道伴着流水慢慢延伸,在灯光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近日,在古城尚书巷,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游客们漫步在古朴悠长的青石板路上拍照打卡,赞叹着这座小城的美好。
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荣。泰宁县通过精细管理,雕琢城市“新容颜”,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城市建设方面,泰宁全方位升级基础设施,城区破损道路、管网、立面得到修复,2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以状元街老旧小区改造为例,改造前房屋破旧、道路坑洼、管线杂乱。改造时翻新建筑外立面,铺设柏油路,重新规划停车位并增设健身器材和文化长廊。新增禁毒、水利宣传及儿童微乐园共12个,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新建和改造公共停车场、市政道路16.7公里,新增停车位630个,让居民出行更便捷;配置83座高标准垃圾分类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在城市环境整治上,泰宁整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构建交通秩序“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网格配备交警、城管和协管员,轮流值守。
新建和升级改造4个农贸市场,摊位布局合理、环境干净整洁,有效解决经营秩序混乱问题。
卫生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成果卓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2万平方米,清理乱种菜区域14万余平方米,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城市更加整洁宜居,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在市容市貌、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严格要求。
2榜样带动 涵养文明“新风尚”
每天傍晚,泰宁县杉城镇炉峰社区活动中心内,老人们在活动室内悠闲地下着象棋。
“我们社区的老体活动中心占地200平方米,配备有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书画室、活动室等多个老年活动功能室,室外还有市民广场、田径场、球场等活动场所。”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设置了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的老体活动中心在内,还重新规划了社区出行的道路,完善照明设施和交通标识,小区主要出入口都留有空地,供救护车等专用车辆停放,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老人安全和生活需求。
高颜值的城市形象,提升了人民幸福指数。泰宁聚焦城区改造,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从小区水沟明改暗到住宅外墙的修缮,再到小区内绿化、照明、充电桩、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楼道干净整洁、消防通道顺畅、社区环境优美。”生活环境的新变化,炉峰社区老人林至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据悉,面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泰宁探索出“533”工作机制。借助“楼长、单元长、街巷长、小区长、片区长”的“五长”体系,强化环境治理力度;通过“支部带动、党员促动、居民联动”的“三动”模式,优化小区管理体系;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三单”模式,精准补齐设施短板。
松光小区曾经私搭乱建、垃圾成堆,在“533”机制推行后,短短数月拆除违建、清理垃圾、规划绿化,邻里关系也愈发和谐。
同时,泰宁县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优秀小区、业主和文明楼栋评选表彰活动,奖金丰厚,极大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文明有礼·爱在泰宁”全民素质提升行动成效显著,通过开展文明礼仪讲座、道德模范事迹巡回演讲等活动,全县累计培育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1人、市级道德模范5人,入围“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三明市新时代好少年”28人,崇德向善氛围愈发浓厚。
3志愿先行 打造服务“金名片”
近日,泰宁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携手泰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炉峰社区青云小区,一场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火热开展。
与此同时,在乡村一线,大龙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组织了“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殡葬树新风”系列宣传活动,邀请乡里的年轻干部与各村妇女委员到场聆听文明殡葬移风易俗讲座。
志愿者们结合大龙乡本地实际案例,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文明殡葬的深远意义,详细解读殡葬改革的政策举措,以及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大龙乡移风易俗倡议书》的学习环节,更是让在场人员深刻领会自身责任。
讲座结束后,志愿者们还深入村落,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以亲切的交流方式了解村民的想法,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丧葬陋习,让文明殡葬理念在乡村落地开花。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大家攀比心强,花钱多,负担重。经过县里和乡里的大力宣传,这些年丧事逐渐简办,既省钱又不失面子。”大龙乡梁先生如此说。
作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泰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全县建成1个实践中心、9个实践所、117个实践站,整合组建660支志愿服务队,2.3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卫生清理、文明劝导等活动1200余场。
例如,“守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定期会组织清理河流垃圾,“文明交通劝导”服务队在早晚高峰协助交警维持秩序。
同时,打造梅林文化薪火传、大金湖火箭救援等50多支特色队伍,“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梅林文化薪火传”“文明手牵手 城乡一起走”等3个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崇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列为福建省首批提质培优工程文明实践单位。
4全域推进 奏响文明“交响曲”
“只要爱护环境、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就能获得文明积分兑换奖品,何乐而不为。”近日,来到大田乡大田村“积分商铺”兑换奖品的黄金辉喜上眉梢。
从细处入手,让环境美和人文美相得益彰。近年来,泰宁县致力于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乡建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明品牌。
2022年,大田乡在全县率先开始试行文明积分管理办法,设立“积分商铺”和“积分榜”,探索实践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新模式,对包括理论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孤寡老人等6大类12项指标进行积分,并以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群众从小处着眼,做文明村民。
近年来,泰宁将文明创建延伸至乡村,健全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利用村规民约等手段推进移风易俗和人居环境整治。
大田乡试行文明积分管理办法,设立“积分商铺”和“积分榜”,村民做好事获得的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吸引众多村民参与村庄治安、文明新风、保护环境等公益事业。
开善乡余源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共享大食堂,占地约240平方米,可同时摆放16张大圆桌,配备厨具、桌椅、餐具,村民办席只需交100元水电费,降低酒席成本,引领文明新风尚。
新时代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户参与率超95%,实现文明城市创建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覆盖。同时,以创建文明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实践新文明,满意在泰宁”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泰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泰宁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来源: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熊明欢 李少兰 刘清香 本版图片由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