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城乡遍地徐展文明画卷!-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福建三明:城乡遍地徐展文明画卷!
[三明文明网]         2021-09-29 09:17:00        字体显示:
   5年来,三明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创新文明品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0年,三明第三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沙县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泰宁、永安、将乐入选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全市实现省级文明城区(县城)全覆盖;持续不断创新“满意在三明”品牌,市民文明积分、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e三明政务服务平台、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等,让文明创建成果得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徐徐展开的文明画卷之上,文明之花已开遍城乡各处,遍地芬芳。
  持续擦亮文明城市品牌
  今年5月,坐落于三元区北部沙溪河畔的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对外试展。新展馆面积更大,展陈内容也更丰富,不仅展示了历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历程,也为继续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经验参考。    
  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展馆成为了解全国和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历程的重要窗口。
  “让群众满意”为文明创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满意在三明”品牌添加了新的注脚。
  5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市民群众对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市直单位给予“非常满意”和“满意”评价的达99.88%,在网上办事大厅,群众评价满意率更是达到100%。
  精神文明是三明最独特的城市基因,他融入城市血脉,赋予了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好在共建、贵在坚持”,从“满意在三明”到“六联六建”“志愿之城”,长期来,三明坚持把老百姓所呼所想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创造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文明创建品牌。    
  去年,三明连续三届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荣誉的取得既是对过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肯定,也鞭策着我们立足新起点,奋斗再出发。
  继续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面貌美化、文明程度提升……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多次对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擦亮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常创常新探索长效机制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5年来,三明守正创新,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机制。
  以法促文明。2016年12月,在全国立法授权后,我市率先出台全省首个城市管理综合性地方法规——《三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7年,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政府规章《三明市市区文明行为促进办法》;2020年,《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新时代“满意在三明”品牌创建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三明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相继制定出台,文明创建实现常态化。
  创建内涵更为丰富,文明外延不断拓展。
  目前,全市共有119万市民纳入文明积分管理,其中,1073户获“文明贷”授信,用信额度1.1亿元。2020年,“市民文明积分制”获推参评中央宣传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案例。    
  有时间就去做志愿者,已成为三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2019年10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落户三明。在街道社区、公园广场、车站医院,一名名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身影活跃在三明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通过志愿活动,传递着爱心和善举,用实际行动为“文明三明”代言。
  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市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覆盖率达100%,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87.64%,在“实践新文明·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的助推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深入农村、社区。    
  5年来,三明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中国志愿联合会志愿服务基地。目前,全市共拥有6788支志愿服务团体,35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万多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12.33万小时。  
  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近年来,三明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截至今年9月,三明入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29人,中国好人、福建好人262人,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跃升至第35位、位居全省第2位。
  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图虚名,而是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创建成果。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全市每年民生支出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其中教育经费从2015年的49.7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0.21亿元、增长41.2%,市区教育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37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67万个。学前儿童就读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2.1%、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4.6%,均居全省第一;卫生健康投入从2015年的26.71亿元增加至37.35亿元、增长39.8%,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5.89张、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67名、每千人养老床位38.9张、人均期望寿命79.82岁,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均医疗费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环境生态宜居。
  实施“城市双修”重点项目93个、完成总投资60.3亿元,完成“依法和谐征迁”9146亩,累计修复地灾隐患点整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建成公共自行车道18.3公里,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修复比例提升至30%,市区公厕达到每万人4座以上的标准,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5年的14.03平方米提升到15.61平方米,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从2015年的8.14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9.16公里/平方公里。   
  ——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我市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艺术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万寿岩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奥运会、残奥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周周有戏看”“月月有比赛”“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深受群众喜爱,三明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综治“长安杯”等荣誉。
  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地实施,让越来越多市民在文明创建中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新时代的文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频共振,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三明的新篇章提供着永恒动力。(来源:三明日报)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