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都市的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特殊原因,很难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叫“三明”的地方。2025年6月一次疗休养,让我开始聚焦“三明”。g1509次高铁,风驰电掣,穿山越岭、跨河过桥,5个小时的时空转换,我们来到了三明。
如果把一个地方比作一本书,福建三明就是一本令人兴致盎然、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的书。翻开书页,就要从火红的革命年代说起。
红色苏区的回响:
火红、牺牲、共和国雏形
三明是革命老区,全域为原中央苏区县,是中央苏区核心区,这里处处可见红军生活战斗的遗址,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长征出发地……
毛泽东在三明境内创作了两首著名诗词——《如梦令·元旦》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三明境内开展革命斗争的壮阔场面,真切反映了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精神。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八位曾在此战斗生活。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五次反“围剿”都跟三明密切相关,苏区人民以“千担纸、万担粮、十万兵、百万钱”支援红军。毛主席盛赞包括宁化、建宁、清流等东部县为中央苏区“东方好区域”。宁化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三明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约1.4万名中央红军从宁化开始长征。1.12万名三明儿女参加长征,绝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到达陕北后仅幸存76人。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这片红土地把3万多名优秀儿女送进了红军的队伍,有9万余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绿色山水的交响:
景色迤逦、人文荟萃
三明森林覆盖率77.12%,是中国绿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3个世界级和200多个国家级旅游品牌。作为闽人之源、闽学之源、闽师之源、闽江之源和客家祖地,这里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
中国绿都,最氧三明,5天的疗休养,我们游览了大金湖、桃源洞、天鹅洞等几大核心景区,进行了一场奢侈的“醉氧”旅程。
现代经济的共享:
双向奔赴、共谋发展
三明和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先后有18家企业迁入三明,万名上海籍职工及家属援建三明、扎根三明,帮助三明建起钢铁厂、纺织厂、制药厂等一系列轻重工业体系。
上海疫情期间,三明组织各种捐赠活动,大米、鸡蛋、甘泉、笋干、豆奶等物资,源源不断,驰援上海,齐心协力援助上海抗击疫情。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开展对口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干部交流学习方面,三明选派干部到上海市跟班、跟岗学习,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上海干部来三明开展红色培训,体验先辈的矢志不渝,传承红色血脉。
在经贸合作方面,沪明两地联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两地委托上海市经信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上海对口合作三明产业对接规划》,发挥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核心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上海企业与三明资源、上海研发与三明制造、上海市场与三明产品、上海总部与三明基地精准对接,联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上海农产品市场需求庞大,三明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三明积极组织当地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参加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推介当地豆腐皮、黄椒酱、水煮笋干、烤鳗、地瓜干等40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光明集团、百联集团、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25家农特产品销售平台,进一步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沙县小吃正式亮相上海市机关美食节并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
在旅游度假区建设方面,三明市与上海锦江集团共同推进“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沪明合作研学旅游大本营。健全常态化客源互送机制,启动“上海三明周末游”,举办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行泰宁至上海直达动车,建立15个上海疗休养基地。上海成为三明最重要的省外游客市场。
上海科技优势明显,三明市通过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合作,引进旱稻、茄子、西红花等35个上海农业新品种,新建500多亩示范基地。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教授命名的节水抗旱稻工作室,在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挂牌成立,在建宁县建立节水抗旱稻科研基地10亩、种子生产基地5000亩。
文化交流日益紧密,教育和医疗合作稳步推进。两地学校交流超590场次,惠及3万名师生。上海瑞金医院三明分院、三明市新时代健康研究所等挂牌,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开诊,上海专家累计300人次到明开展义诊等活动。
上海与三明两地产业对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结束了这次疗休养,我们踏上归程,三明这本大书也要合上,归位于祖国文旅类浩大书架,但我还会翻阅它,带着念想,带着崇敬,带着思索。
来源:三明日报(柯朝晖 秦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