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实践表明,文化发展的根基在基层,文化成果的普及也在基层。因此,抓好基层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三明市在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从业人数不断增长、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态势。然而,应清醒地认识到,三明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紧缺问题突出,制约了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新思路、新路径、新机制和新举措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推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一、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新思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批有影响的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和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让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文化人才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其工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特征,劳动成果一旦得到鼓励、尊重和认可,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因此,各级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作用,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诚关心、爱护和成就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要转变角色定位,做好服务工作,使基层文化人才能够顺利引进、稳定发展、有效使用,使其各尽其才、各展所长,迸发智慧、激发活力。
(二)能力为本,业绩优先。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学历和资历限制,注重考察其实际能力与工作业绩。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推动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要创新制度设计,破除陈旧观念,大力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理念,使更多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突出重点,放手使用。文化人才队伍具有专业性强、涵盖面广、门类多、分工细的特点,因此,应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创新战略,根据基层实际,转变“平均主义”观念,确立重点倾斜机制。对高层次文化人才,应给予更多实践机会,将其安排到关键岗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项目运作和决策制定,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二、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新路径
文化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更需要抓好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是文化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重实践导向,构建有效平台,为文化人才提供参与大型项目、重点工程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一)遵循规律,以人为本。文化人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思维活跃,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因此,在文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其成长规律,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理念、思路、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应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提升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交流协作,开拓视野。文化人才的培养应避免“近亲繁殖”,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思想碰撞与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僵化、激发创意。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机制,加强文化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文化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推动文化人才的协同发展。
(三)依托科技,创新方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文化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传统培训方式存在规模小、成本高、灵活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线上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与灵活学习,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科学、合理的支持。
三、基层文化人才机制创新要有新活力
机制创新是推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为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创新培养机制。培养开发是人才工作的基础环节,完善培养机制,有助于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应根据三明市基层实际情况,加快制定新时期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十五五),明确文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重点围绕培养、选拔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要健全文化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向基层人才倾斜,向新型人才、民营文化企业和民间文化人才延伸。同时,要完善考察学习、挂职锻炼、调研采风等实践性培训机制,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使用机制。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加大优秀基层文化人才进入领导岗位的比重,健全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委任、选任和聘任机制,增强基层文化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发展信心。同时,稳步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和评估机制,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把“想做事、争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推上文化工作第一线。
(三)创新引进机制。由于基层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薪酬待遇偏低等因素,对高层次、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这是制约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出台相应倾斜政策,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同时,要优化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岗位设置,对高级专业人才在薪酬、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待,增强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激发基层文化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要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多元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双通道”晋升制度,促进各类文化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四、基层紧缺型文化人才培养要有新举措
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三明各地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尤为短缺,严重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未雨绸缪,探索应急机制。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动态监测和预测,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确保在关键岗位出现人才短缺时,能够及时补充和调整。同时,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多样化、复杂化的工作任务。
(二)强化实践锻炼,推动融合发展。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岗位锻炼等方式,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养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经营、会策划、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基层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持续推进,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三明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三明日报(肖永贵 作者单位为中共三明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