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内,一群宁化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老师吴芳的引领下,化身历史“小侦探”,用心用情探寻长征精神宝藏。
在“红军从宁化凤凰山出发”雕塑前,吴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当年宁化淮土凤凰山的红军战士准备长征出发时,和乡亲们依依惜别的场景。当时的凤凰山只有160户人家,却有一百多人主动报名参加红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看,老奶奶激动地握着红军的手,小朋友扑进红军的怀里;我发现,红军叔叔不舍的目光中充满坚定;参加红军就不怕战场上的危险吗……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找到了答案:参加红军,就是想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这就是家国情怀;乡亲们支持红军,红军也爱着老百姓,这就是军民团结!一些孩子郑重地在本子上写下“家国情怀”“军民团结”等字眼。
破旧的草鞋、布满铁锈的梭镖和钩刀……看着玻璃展柜内陈列的红军用过的物品,孩子们小声讨论起来:草鞋看起来好粗糙,穿着长途跋涉,脚肯定很疼。我上次穿新鞋磨破脚都哭了,红军叔叔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呀;为什么红军没有枪都敢上战场……孩子们在本子上写下“坚强”“不怕吃苦”“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坚定信念”等字眼。
宁化籍红军6000多人随中央主力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绝大部分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誓死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保住了中央主力红军的实力,也保住了中国革命的希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只剩下58人……在“湘江战役”雕塑前,在师生们的一问一答中,宁化籍红军战士的英勇壮举,在众人眼前重现,有的孩子不假思索地在本子上写下“不怕牺牲”四个字。
“最小的红军战士只有18岁呀!跟我哥哥一样大。”“我以前总觉得‘责任’是大人的事,原来18岁也能扛起这么重的担子……”在部分宁化籍英烈的肖像前,一位18岁英烈的肖像令铭骏等同学感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现在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来源:三明日报(紫 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