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明学院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两校师生奔赴沙县区、三元区、泰宁县,开展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挖掘三明“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内涵,推动高校专业实践与地方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以思想艺术碰撞为校地共建注入新活力。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调研沙县小吃从“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市井滋味,到产业化发展的蜕变历程,感受“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
在三元区万寿岩这座被誉为“闽人之源”的史前遗址,从矿业开发威胁到纳入国家保护的转折历程,让师生动容于万寿岩的守护故事和绿色发展历程。大家表示,文物保护者用坚守让“闽人之源”的文明火种延续,这种对文化根脉的珍视与担当,值得不断挖掘和传承。
泰宁县的尚书第与明清园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古色”文化的历史纵深,让师生们在木雕砖刻中触摸时光肌理。
聚焦红色底蕴,师生探访了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张廷发将军纪念馆,通过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了解革命先辈在沙县地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烽火岁月;在三元区忠山村红七军团司令部旧址、战地医院等革命遗迹,实物展陈与历史影像生动再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泰宁之行中,师生细品红军街的革命标语,重温革命年代军民同心的热血岁月。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两校师生还在泰宁水车广场举办“青麟泰宁音乐会”。作为校地合作品牌的重要实践成果,两校师生将这些天的文化感悟融入创作,用歌声与表演诠释对三明“三色”文化的理解,让艺术之美在实践成果中绽放。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肖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