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三明日报》“新闻关注”版报道: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游火旺,将 20 多幅近年来的获奖精品,“安家”在三元区列东街道江滨社区的一个牙科门诊内,让高端艺术真正贴近百姓日常,让健康守护与精神滋养在此同步发生。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今年来三明市文联牵头开展的“远山三人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该活动通过组织文艺轻骑兵走进11个县(市、区)中海拔高、路途远的偏远高山村,推动更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美术馆“安家”社区诊所、“远山三人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虽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达到了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的目的。
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顺应了百姓向上向善向美之心。在社区诊所里的美术馆,孩子们在候诊时被画作吸引,在家长的讲解中感受美;老人们驻足画前,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共鸣。在“远山三人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一曲红歌、一段笛声,伴着贴心的问候,让老人们眼角泛起泪光……我市一系列接地气的文艺活动,扮美了百姓生活,让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艺术是人们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如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培养审美能力。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一文中写道:“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闲阶级增加一件奢侈,而是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人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能让人生得到净化、感动和感化。因此,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就是为“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注入“源头活水”。
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我们要在“丰富”二字上下功夫。一要丰富形式和内容,如文艺演出、书画艺术展览、非遗展示、非遗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二要丰富展示空间,如线上线下结合、公共空间与个体小空间(就像“社区诊所里的美术馆”)结合;三要丰富参与主体,鼓励更多艺术家、企业家、志愿者支持和参与到“送艺术”活动中来。
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要俯下身子,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以行动诠释“艺术为人民”的真谛。这既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需要,也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需要。
来源:三明日报(俞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