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科技之炬 耀成长之路——永安市西门小学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侧记-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未成年人
燃科技之炬 耀成长之路——永安市西门小学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侧记
[三明日报]         2025-06-19 15:54:00        字体显示:

  5月23日下午,永安市西门小学开展以“乐享科学,创思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科技节暨首届创思成果展示活动。动态航空航天模型表演、无人机编程展演秀、科普大篷车互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把校园变成科技秀场,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科学体验。

  近年来,永安市西门小学立足自身丰厚科学教育积淀,大胆探索科教深度融合新路径,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校园气象站、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优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试点校等荣誉称号,18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奖,科学教育绽放美丽光芒。

  聚焦教改,夯实科学教育阵地

  加快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

  “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不断夯实科学教育主阵地,把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落细落实。”永安市西门小学校长冯美芯说。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5月23日上午,在学校教科研交流厅,四年级数学教师朱雪英的提问,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朱老师当天公开课的主题是《“曹冲称象”的数学秘密》,以语文课《曹冲称象》巧妙导入,和学生们一起归纳“赶象上船画线、换石至刻度、称石知象重”三个称象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道理,再采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模拟实验、猜想验证、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数学原理。

  在数学课堂融入科学教育,是西门小学推动课堂学习方式变革、深化科教融合的一个生动剪影。

  2023年11月,西门小学启动三明市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项目——“素养导向的‘问学·创思’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大胆探索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探究式、项目式等学习方式,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课堂教学深层次变革。

  “我们还依据各年段学生特点,搭建有梯度、分层次的进阶式科技类课程体系,让科学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西门小学副校长潘榕海说。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探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是学校课改又一亮点。

  上完《“曹冲称象”的数学秘密》,朱老师便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尝试测量一张a4纸或一根羽毛的质量。

  学以致用,把学科知识点与科学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常态。

  教而不研则浅。2019年,学校将原本归属于综合教研组的科学备课组剥离出来,单独组建科学教研组。2022年,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研归并到科学教研组。

  随着队伍阵容不断壮大,科学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持续探索新形势下科学教育新形式、新样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化课改奠定坚实基础。

  课改无止境。紧扣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校已形成“问—探—思—用—创”科学创思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元课程形态,有效夯实了科学教育主阵地。

  凝聚合力,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科学教育离不开课堂,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校三十年如一日抓科学教育,不仅办学外延不断拓展、内涵持续丰富,而且逐步构建了‘科学规划支撑、特色空间建设、多元科技课程’等六大支撑体系,协同保障科学教育有效实施。”冯美芯说。

  走进西门小学,校园围墙、教学楼走廊和过道,化身科普知识长廊、科技长廊、科普阅读廊,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扑面而来。

  操场旁的绿化带内,是三明地区首个校园自动气象站,由永安市气象局捐建,能自动测量并记录气压、气温、湿度等各种气象观测数据,成为学生们科学实践的好去处。

  学校还设有航模活动室、机器人室、气象室,目前人工智能、科技模型、电子制作、气象科普等被列为科学教育重点发展特色项目。

  为拓宽学生视野,学校还编写了《航天航空航海》《小发明》《气象与气象防灾减灾》《robosim虚拟机器人》等科普校本教材,让科学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还打造了全员参与科学教育的育人机制。

  点开手机微信“西小科学教师群”,全校87名教师有34人在群里,实时展示科学教育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我们制定了项目领衔人引领团队,分管副校长协调部门保障,专长教师引领,学科教师、班主任积极参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冯美芯说。

  社会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学校实施科学教育的另一有力保障。

  学校长期与永安市气象局科普基地共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永安国家基准气候站、永安市气象预警指挥中心气象场馆开展研学。气象专家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期间走进校园,为师生开设气象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

  此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部分校外机构走进校园,开展无人机、科学秀表演等活动,开设无人机、智能小制作等特色科学课程。永安一中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朱元杰、永安三中省级骨干教师刘平走进学校开设讲座,指导科学影像、机器人等活动的开展。

  活动引领,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西门小学科学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5月9日,在教科研交流厅,三年级参赛学生领取“c919电容飞机模型”后,迅速投入30分钟的现场制作环节。他们专注地拼接机身、调整机翼角度,时而低头参照说明书,时而与同伴轻声交流优化方案。

  操场上,选手们手持模型进行试飞调试。“机翼再上翘一点,可能飞得更稳!”“逆风投掷的话,留空时间会不会更长?”讨论声此起彼伏,科学探究的热情在实践中激发。

  飞行竞赛环节,选手们站在指定区域,屏息凝神观察风向。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一架架电容飞机腾空而起,有的平稳盘旋,有的短暂颠簸,在天空中划出不同弧度的轨迹。

  “我的飞机飞了58秒!”一位选手看着计时器欢呼雀跃,眼中满是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惊喜。

  在第十六届科技节暨首届创思成果展示活动期间,学校先后举办了电子百拼竞赛、主题邮票设计、自然笔记优秀作品评选等活动,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举行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让创新思维在理论与实践交融中碰撞出火花。

  寓教于乐,学生们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仅激发了好奇心、探求欲,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雨天使用雨伞的时候,雨水会甩溅到他人,雨水滴下来容易打湿裤脚和鞋子,伞骨尖端不小心会戳伤人。”六年级(5)班杨明磊设计的“防飞溅雨伞”,通过设计“飞檐”上翘伞缘,加上两个向外延伸30度的排水孔排水,既解决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提高了安全性。

  科学在身边,创新在心中。翻开学校《创思教育优秀案例集》,师生们的优秀案例共有29项。

  “通过参加机器人比赛,自己动手、用心钻研,不仅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对学习也有很大帮助。”三年级(4)班魏秋霖同学获得了全省机器人比赛三等奖,对科学教育深有感触。

  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学校将科学教育与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提供python人工智能编程、ai虚拟机器人、电子百拼、科技创新、航模、车模、无人机、创客、科技探索、气象科普等12门科技类课后服务,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我们将继续以科学为桨,扬帆奋进,点亮科技办学特色,让科学教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冯美芯说。

  来源: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文/图)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