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灵魂所在,这次举办沪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目的就是回溯历史,坚定自信。”12月7日,参加沪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的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朱鸿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而把中国人民凝聚起来的关键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间所形成的文化价值理念,我认为就是红色文化。换句话说,红色文化的根和魂就是党领导人民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朱鸿召说。
从党的诞生地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从黄浦江边到沙溪河畔,沪明两地红色底蕴相合、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朱鸿召表示,如果说上海的红色文化是“源”,那么三明的红色文化就是“流”。两地在继承革命精神上同源一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征程中更是携手前行、相互支持,铸就了深厚情谊,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鹰厦铁路让三明融入现代化的历史格局中。正是有了鹰厦铁路,上海的纺织厂、印染厂、糖果厂等大批轻工企业得以南迁入明,为三明这座工业城市的崛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沪明情缘就此展开。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结合三明实际,全面部署了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各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就是要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这已经是朱鸿召第三次来到三明,每一次他都有新的感触和收获。
第一次来三明,看到三明的绿水青山,朱鸿召十分感慨,每一座村庄收拾得干净整洁,村与村之间通了公路,摩托车、轿车来回穿梭,这个场景和自己在欧洲游学时看到的乡村相差无几。但是当他进入村庄,发现当地村民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之后,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文化生活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国家特别提倡文化建设。上海和三明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朱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