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两岁女童遭烈犬撕咬致伤”这一事件,是近年来养犬管理不到位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养宠人群不断扩大,宠物数量日益激增,根据《2023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猫狗数量达到1.2亿只,养猫养犬家庭数即将突破8700万户。庞大的数量为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各地管理条例都对养犬行为有明文规定,但因养犬而引发的伤人吓人、破坏公物、影响公共卫生等问题依然频现。由此可见,让养犬人在获得情绪价值和陪伴价值的同时,切实承担好相应的社会责任仍然任重道远。
从现实需要的多维角度来看,文明养犬还需攥紧三根链绳。第一根是“文明绳”,广泛宣传、温馨提示等常规宣教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深化“管理部门、基层组织、养犬主体”三方联动协同机制,通过公共监督、舆论引导等,让牵系犬绳、佩戴犬牌、随手处理粪便等文明养犬行为规范入脑入心。第二根是“制度绳”,及时更新健全相关法规条例,从领养登记到疫苗接种、再到遛狗系绳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建立详细的科学评估体系,明确执行补位责任链,通过更精细化、更人性化、更明确化的制度,有效填补管理“真空地带”。第三根是“执法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法律要义与生活秩序的有机结合,厘清规则和情理之间的关系,执好法律准绳,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通过执法管理工作前移,保持常态治理、坚决惩戒,转变“事件发生时治理严厉、舆情过去后治理放松”这类时松时紧式的监管模式,有效扭转被动执法局面。
文明养犬是由自律、他律、法律交织而成的现代文明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各方主体共同发力,既让文明不掉链也不盲目一刀切,才能绘制文明新图景。
来源:三明日报(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