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千年古街再续古邑芳华-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三明人文
沙县:千年古街再续古邑芳华
[三明日报]         2023-12-01 11:15:00        字体显示:

  临沙溪,居城心,与七峰叠翠风景区隔河对望,见证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东门古街,如同时间纽带,将沙县人的过去与未来串联在一起。

  如今,这片古街保留古建筑,引入充满沙县特色的新元素,老街巷与烟火气融合相得益彰,在蝶变中续写独具韵味的街巷繁华。

  修旧如旧  老街重现风貌

  东门古街,古色古香,古街尽头拐角处,一堵8米高的封火墙颇为壮观。大石为基、花砖为裙、黄土为体,这样古朴的墙体在沙县并不多见,仔细端详,一抹水泥灰融入黄土,给古墙注入了新的活力。

  几个月前,这堵墙还是歪歪扭扭、几近倒塌的危墙。部分墙体已倾斜8至22厘米。如何将危墙“扶正”、保留古街风貌,成了施工难题。

  多次探讨后,制定了“扶正——塑形——填补”的修缮思路,通过“手拉葫芦”拉起歪斜的高墙,以坚韧的竹子钉进墙裙砖缝,逐步校正墙体,砂浆顺着“竹钉”填进砖缝,再用铁锅的碎片嵌入砂浆中,稳固拉正的墙体。

  危墙扶正复活,这是东门古街修旧如旧的一个范例。

  东门古街位于沙县城区东面沿沙溪河边缘地带,与闹市区相连,总面积约21.77公顷。这是沙县最老的街区,至今保持着两路九巷的格局,内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不可移动文物、31处历史建筑,9条历史街巷,两个街亭,一口古井,一处古城墙,4棵古树,其中有东南沿海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明代城隍庙、始建于唐朝的宝严寺。2017年3月20日,沙县东门片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三明市第一个入选省级历史文化的街区。

  随着时间流逝,东门街区商业、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日渐退化和萎缩,街区房屋破旧,市政管网设施老化,亟待更新改造。

  2020年4月5日,省政府批准沙县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年,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启动,当年完成了东门建国东巷、文昌巷、新巷、谢厝巷等四巷的改造项目;2022年完成了东大路提升改造项目;2023年,对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核心区进行改造,建设文昌广场、品牌商店、餐饮酒店、精品民宿……

  民居是古街改造的主题,修复民居就是修复文化。在古街改造过程中,根据东大路两旁民居的实际损坏情况,制定了“织补”“修缮”“立面改造”三种方式对房屋进行改造,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历史风貌。

  走进文昌门巷4-6-8号古宅,宽敞明亮的“三进大院”让人眼前一亮,几名工人正忙着对老宅进行修复扫尾工作。“这座宅子是一幢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但年久失修导致已成危房,复原前宅子前两进几乎坍塌殆尽,第三进也是屋檐破损、碎瓦满地。”沙县区城市建设管理攻坚组工作人员卢祖年介绍。

  改造前,依据残存古宅,按照古建制式、遗留柱子和柱础进行定位,绘制出古宅复原图,通过包镶或墩接柱子、剔补或更换檩条、打牮拨正构架等工艺细细修补岌岌可危的宅邸。打磨镶嵌顶梁和门窗,工匠錾刻复原残存雕花,寻找老旧砖瓦进行修补……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这处破败老宅重现了往日风光。

  古街巷改造,不仅关系“颜值”,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沙县区在改造过程中,对东门古街的强弱电线路、雨污管网、自来水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通过统筹设计管网路径实现“雨污分流、管线下地、表箱集中、桥架入户”,同时增设了夜景照明、绿化等公共设施,让街面更整洁、居民生活更安全。

  寻根溯源  展现千年繁华

  古街老巷盘根错节,古朴建筑星罗棋布,修补改造后的白墙青瓦与木质结构组合,形成了东门古街的特有风貌。在这片风貌中,点缀其间的主题文化区域,娓娓道出了沙县历史的变迁。

  循着位于东门古街中心区域的东大路径直向前,栩栩如生的东门街区历史变迁图映入眼帘,“东大路自唐代起便是沙县的重要官道与商业街道……传承着沙县千年的滨江水文化。”一段记述着古街昔日辉煌的文字,配合墙面上展示的浮雕石板画,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古时的繁华景象。

  在“人文沙邑英才荟萃”长廊,记录着沙县从唐朝到现代的杰出代表,如暂居沙县的唐末诗人韩偓,参加应试、夺得探花的沙县人陈瓘等;在东门历史建筑文化长廊,一幅幅古街经典建筑的剖面图剪影有序排列,映照出古街建筑的地域特色;在沙县红色记忆文化墙,黑白与红色搭配的画笔勾勒出红军进入沙县、云梯攻城、开展政治攻势等精彩画面,再现了1934年沙县城攻坚战的恢弘场景。

  “前期我们从多方收集求证了诸多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提炼,邀请专业人士共同开会研讨,对展示画面进行设计规划,经过反复推敲打磨才有了如今这些上墙成果。”沙县区城市建设管理攻坚组工作人员卢祖年表示,还原展示古街历史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事,但通过这些精心打造的主题文化展示区,能将沙县过往辉煌重新呈现在游客眼前,感觉很有意义。

  阡陌小巷深处,没有闹市的车水马龙,入眼的建筑道路,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沙县作为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邑,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东门古街沙县茶文化展示中心里,爱茶人放慢脚步,在寻觅沙县茶业的前世今生,不远处的沙县龙舟民俗文化馆也正在筹备当中,越来越多的沙县文化记忆正在老街变成一道风景。

  古今碰撞  注入新业态

  “塔寺犹存知岁古,乡愁堪觅注情深”“闹市思沉心取静,浮生欲浅我忘机”……行至东门古街建国东巷路亭,抬头便能看见两侧崭新的楹联,这样以现代视角诠释古街底蕴的楹联,在古街内的新巷、谢厝巷等区域均可见到。

  卢祖年介绍,前期通过面向全国发出征集,共收到了185份、650副楹联作品,最终挑选出5副作为最终入选作品。这些作品的书写,则是特邀书法名家执笔挥墨,力求在细节中展现古街风采。

  楹联的创作,拉开了一场跨时空的文化碰撞,现代业态的融合,则注入了东门古街的发展活力。

  东门古街改造过程中植入文化、旅游、商业、休闲等多元复合功能,规划引进年轻化知名品牌、沙县本土特色产品、旅游商品售卖等新业态,保留了原有的沙县玉露酒售卖点。

  “我们在古街商管运营方面,结合过往古街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深入挖掘东门古街的特色,采取市场化项目运作方式,让老街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厦门联发闽西南三明公司招商营运部负责人王璐表示。

  如今的东门古街上,街角巷尾总能看到游客正忙着与新晋打卡点合影;旅游旺季的节假日,音乐季、国风园游会、小吃嘉年华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展现了古街与旧时不同的别样繁华。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梁梦婷  沙县记者站  薛辰怡  许琰)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