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泰宁县大龙乡里坑村老虎际古村落秋意盎然,一幢幢吊脚楼古风古貌错落有致,数十人写生团队为这个“复活”的古村落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老虎际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其吊脚楼建筑风格在福建省内罕见,是首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名录和第四批泰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多年来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古村落渐渐没落,存在坍塌、损毁风险,及私接电线、部分线路裸露、随意燃放爆竹等消防安全问题,村庄卫生环境也脏乱不堪。
泰宁县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了老虎际存在的问题,于2020年11月16日立案调查,向职能部门、属地人民政府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行对古村落的修复、保护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由县检察院主持召开诉前圆桌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商讨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制定了修缮协议。同时,向上争取省级“十镇百村” 补助资金4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村落核心范围进行修缮,最大程度保持老虎际传统村落原貌;对周边进行统一整治,完善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和限定性。
随后一年间,泰宁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整改情况,并在老虎际古村落设立了公益保护点,借力群众力量共同守护文物古迹,拓宽保护广度。如今的老虎际,古木参天、松涛阵阵,依山顺势、层层叠叠,成为远近驰名的写生基地和网红打卡点。今年3月,老虎际村升格为国家级古村落。
泰宁文物古迹丰富多样,古镇古村星罗棋布,去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正全力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泰宁县检察机关以此为契机,部署开展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消防安全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拓展探索有机结合,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同时,运用“检察建议 公开宣告 圆桌会议 跟踪回访”的办案模式,推动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与县文体与旅游局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与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成立全国首个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益诉讼工作站。融合职能部门的专业化优势和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职能优势,拓宽线索渠道,前移治理关口,凝聚保护合力,促进依法行政共识,形成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双赢共赢,共同助力解决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难题,提升保护综合治理水平。
来源: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陈启芳 通讯员 吴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