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三明市歌舞剧院)主办的“一抹青山绿、千年非遗情”“青山绿水、魅力非遗”文艺晚会,日前分别在市区腾飞广场、万达广场举办。这是今年三明市“周周有戏看”公益演出的第41场。通过文艺工作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到家乡三明的文艺特色和文化底蕴。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精心打造“周周有戏看”文化品牌,这是三明市拓展地方公益性文化服务模式,有效实现文化惠民,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一份份精美文化大餐的生动实践。
独特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为三明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赋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应加大对本地特色文化的宣传、研究和发展,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有创意、接地气、反响好的文艺节目,从而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拓展文化惠民阵地。
通过文化赋能,让三明的夜生活更具吸引力。笔者认为,结合三明特色夜间经济品牌打造,相关部门可以在夜市中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糖画、指尖陀螺等摊位。这不仅能让文艺工作者加强锤炼、提升技艺,还可以为广大市民增加乐学、可学、能学机会,尽情享受文艺成果,滋润美好生活,塑造精神灵魂。
新时代,新追求。期待三明文化惠民释放更大潜能,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三明日报(傅永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