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黎秀珍与梅林戏的一生缘-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播报
非遗传承:黎秀珍与梅林戏的一生缘
[三明日报]         2023-10-12 10:21:00        字体显示:

  录音、排练、上课……这段时间,黎秀珍正忙着为朱口小学梅林戏传承班的学生们编排梅林小品剧《老师妈妈》,从剧本构思、音乐创作、动作编排,到每个表演者的动作打磨,他都亲力亲为。

  今年76岁的黎秀珍是梅林戏的传承人。从14岁入行到年近耄耋,60多年的舞台生涯对黎秀珍来说,梅林戏已经融入他的血脉。黎秀珍说,梅林戏是他的命根子!在泰宁县,黎秀珍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塑造的舞台形象令观众着迷。当地人称他为泰宁梅林戏的顶梁柱——“100年泰宁出了他这么一个戏剧名人。”

黎秀珍正在指导戏曲动作

  与戏结缘

  1960年,泰宁县为了继承发扬梅林戏,把散落民间的老艺人集中到县城,还招了10余名小学生作为后备军,当年14岁的黎秀珍就在其中。作为当时唯一的男同学,他只是跑龙套,更多的是负责打水之类的杂活,偶尔有机会才能演上些配角,后来才慢慢排上小武生的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黎秀珍为了台上精彩的表演,十年如一日地艰辛练功,即便寒冬酷暑也坚持吊嗓子、拉筋骨,双手双脚因训练骨折更是常事。

  “当时下农村演出的条件非常艰苦,正值长身体的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实在吃不消!”说起当年排练演出的辛苦,黎秀珍说正因幼时魔鬼式训练,才造就了今天“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入团后的第二年,黎秀珍凭着这股拼劲成为了剧团的重点培养对象。

  后来,黎秀珍被选送至南平京剧团,师从京剧名演员小二王桂卿学习猴戏,因个子不高,身体灵活,从练功压腿到各种筋斗,以及身体各部位相继着地的扑、跌、翻、滚、腾、越等动作,练出了满身“猴气”,登台演绎了第一个角色孙悟空。16岁的黎秀珍把美猴王演得活灵活现,成为梅林戏剧团的台柱子,观众给他取了个“孙悟空”的美号。如今,在精瘦的黎秀珍身上,当年的猴王风采依然隐约可见。

  事实上,黎秀珍在梅林戏这条路上,也凭借着一身“猴劲”,对待表演尽心尽责。在登台演出那几年,除夕夜才回家是黎秀珍的常态,他回忆道:“那时剧团遭受了戏剧文化改革的冲击,再加上戏剧服装和汽车修理的费用都欠着,只能更加拼命地演出,才能闯出一条路子来!”当问及为何如此艰难依旧坚持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因为热爱。”

  登台表演之余,黎秀珍逐步往导演、编剧、作曲方面发展。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黎秀珍自编、自导、自演的《贬官记》,荣获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优秀剧目奖,他个人亦荣获优秀表演奖和编剧奖,泰宁剧团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我们泰宁梅林戏是参演中最小的县城、最小的剧团、最小的剧种,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实属不易。”

  一路以来的认真与执着,使得黎秀珍与泰宁梅林戏的缘分越来越近。2008年2月,黎秀珍被文化部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宁梅林戏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后,黎秀珍还继续这份缘,出版了《泰宁梅林地方剧种精粹》与《梅林戏音乐》两本书。

  古戏突围

  20世纪八十年代,梅林戏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面向农村,在乡村盛行于各式庙会、神会,并在民间人士的组织下蓬勃发展。随着乡间神会、庙会再度盛行,业余剧团的生存空间也得以扩展,业余剧团秉承着农忙务农、农闲演戏的古老方式,继续扩大梅林戏的影响力。

  之后,泰宁旅游蓬勃兴起,作为泰宁地域文化的代表,梅林戏剧团又积极与旅游大环境融合。泰宁城内景点“尚书第”修缮完毕对游客开放后,在有游客来访时,一天会上演8次梅林戏片段。

  梅林戏因民俗而起,但不能只靠民俗生存。随着社会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梅林戏与其他大部分戏剧一样,逐渐落寞。如何让梅林戏薪火相传?在戏里戏外找创新是黎秀珍寻找的答案。

  梅林戏便开始了大胆的改革。戏内,除保留几出传统的经典曲目外,一改土官话为普通话,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了歌舞、话剧、小品等表演手法,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和要求,与时俱进打造剧目,编排了《难咽的苦果》等受观众欢迎的剧本。

  戏外,就是到各地寻演出市场。当《贬官记》一炮打响后,梅林戏剧团把第一市场定在了古田,大受当地群众的喜欢。在闽南市场,泉州演出公司起初只签了五天的合同,演出后,剧团得到了三个月的合同。在此之后,梅林戏曾多次应邀赴港、澳、台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梅林戏演出

  薪火相传

  金秋时节,在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在老艺人冯友才的指导下,队员们在戏台上一丝不苟地排练着《柜中缘》《巧推 》《 盗仙草 》等戏曲节目。悠扬的笛声配上清脆的琵琶声,干练的武打招式配上婉转悠扬的唱腔,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时至今日,梅林戏剧团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演员的缺失。“梅林戏对于演员的要求高,唱、念、做、打门门都是学问,小生有小生的身段,老生有老生的行头。”

  面对新人的培养,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毛清标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心通过与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三明分院联合开办 “梅林戏艺术传承大专班”,以传帮带、以戏代功等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另外,他们还组建了梅林戏志愿服务队,积极推广梅林戏。

  有了许许多多像黎秀珍一样,为了梅林戏传承不懈努力的人,梅林戏重焕生机。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梅林戏,同时让古老的传统艺术巧妙融入旅游中,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一方面推出“古城大众茶馆”,游客在茶馆内品茗、喝擂茶、观赏非遗梅林戏表演,丰富泰宁夜间文化旅游业态。另一方面坚持常态化公益性惠民演出,深入基层和赴外地巡演300余场,通过走进乡村、校园、社区,将一系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节目送到大家眼前。

  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举办戏曲知识讲座、研学活动、体验活动等,让青少年感受梅林非遗的魅力,提升非遗保护意识。

  2017年,梅林戏《画网金》被评为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2018年12月,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梅林戏《画网巾》参加福建省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获得剧本一等奖;2020年梅林戏《鸭子庙传奇》荣获福建省第28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三等奖。现代梅林戏《金溪河畔女红军》获2021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通过一系列不懈努力,古老的梅林戏更加贴近生活、贴切群众,使梅林戏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创作出一大批新的优秀剧目。 

  来源: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李少兰  熊明欢  文/图)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