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伯乐型的家长和老师-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评论
要当伯乐型的家长和老师
[三明日报]         2023-10-11 10:04:00        字体显示:

  10月7日,三明籍运动员葛曼棋载誉回乡。在刚刚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比赛中,葛曼棋获得田径女子100米、4×100米接力项目2枚金牌,为三明争光,为祖国赢得荣誉,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打动笔者的,除了葛曼棋夺冠的高光时刻、拼搏的励志经历,还有她幸遇伯乐的故事。

  从小,在玩捉迷藏、警察抓小偷等小游戏中,葛曼棋永远都是最难抓的那一个,因为她跑得特别快。7岁那年,葛曼棋遇到人生第一位伯乐——体育老师陈金凤。陈金凤不仅发现了葛曼棋的天赋,而且利用课后时间让葛曼棋跟着自己训练。2007年,有着四肢匀称、步频较快、协调性较好等天然优势的葛曼棋又遇伯乐,被三明市少体校教练李少君看中,到三明市少体校学习。之后,葛曼棋又跟十项全能运动员宋书林教练学习, 2011年,由刘朝旭教导,开始专攻短跑。从陈金凤,到李少君,到宋书林,再到刘朝旭,从发现葛曼棋的特长,到聚焦训练葛曼棋短跑,葛曼棋一路上幸运地遇到伯乐型老师并得到老师们的倾心教导,从而成为今天的亚洲女飞人。

  葛曼棋幸遇伯乐的故事,不禁让笔者又联想到中国男子台球队运动员、斯诺克球手丁俊晖被发现和培养的过程。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爱好台球,8岁时丁俊晖就开始接触台球。丁俊晖小学三年级暑假时,他父亲与一位台球高手切磋球技,在父亲上厕所的间隙,丁俊晖代父亲打了几杆球,竟出人意料地替父亲战胜了对手。父亲这时敏锐地意识到了儿子的潜力,成了儿子的伯乐,从此一心培养丁俊晖。顶着各种压力要求学校允许丁俊晖只修语文和数学,半天学习,半天练球;放弃原先的生意,开了一家球房;假期里,送丁俊晖到上海接受系统的斯诺克专业训练;为了丁俊晖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底,举家迁往了广东东莞……丁俊晖的父亲不仅发现了儿子的长处,而且煞费苦心,无私奉献,为儿子不断优化成长环境,从而造就了奇才丁俊晖。

  葛曼棋、丁俊晖,他(她)们特长不同,但都很幸运地遇到伯乐,收获了人生精彩。他(她)们的故事给了我们,特别是家长和老师许多有益启示。

  要当伯乐型的家长和老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是家长,接触社会首先从接触老师开始。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如果不能当伯乐,不善于发现孩子特长,那么,家长就会面对家中宝而不觉,老师就会面对学生中“千里马”而不知。葛曼棋人生为什么能够出彩?很重要原因是遇到一个又一个伯乐型老师;丁俊晖人生为什么能够出彩?很重要原因是遇到一个伯乐型父亲。当个伯乐型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发现自身潜能,更好找准人生发力方向,才能让更多的葛曼棋、丁俊晖脱颖而出,释放耀眼光华。

  要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论是丁俊晖的父亲煞费苦心,无私奉献,还是葛曼棋的教练刘朝旭10年间一直陪着葛曼棋经历困难、挫折,帮她重拾信心和勇气,都是优化孩子成长环境的好办法。只有有针对性地悉心爱护、精心培养,优化孩子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潜力和活力,让孩子尽显其能。

  当好伯乐,是家长和老师应提升的一种能力,也是家长和老师的一份责任。 

  来源:三明日报(俞和江)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