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历史的记录者,是发展的见证者。
回首1997年春天的将乐县常口村,那一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殷殷嘱托,镌刻进了村口的石碑上,更落实到全市上下的接续奋斗中,展现在朝气蓬勃的绿色发展画卷里。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三明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绿色是最大的底色,生态是最大的优势。
牢记重要嘱托,立足生态优势,三明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环境和发展双赢,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我市连续3年位居“中国绿都”榜首,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和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成功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全国生态日福建分会场活动。我市还评选出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十佳典型案例”和15个提名案例,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品牌影响力。
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连绵的青绿,书写的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新篇章。
全力守护
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果不走进三钢实地看一看,人们很难想象,经过处理的工业用水可以汇成池塘,鱼儿在水里欢快游动。
作为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三钢厂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种变化,是三明这座先有工业后有城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要烟囱又要蓝天”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托省生态云平台,创新建立重点企业、重要水域三维实景监管模式,大力实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让绿水青山更有颜值。
过去5年,全市推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832个,总投资82.3亿元,争取中央资金4.62亿元、省级资金15.38亿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有序推动103个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自2018年以来,我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省前列,流域综合水质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省对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泰宁、将乐、宁化、建宁、明溪5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将乐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深呼吸小城”榜首。
致力创新
释放生态改革高效能
用改革的思维破解瓶颈,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难题。改革创新的基因,流淌在三明人的血液里。
一湾河水碧,两岸草木青。从三明市区到每一座县城,沿河建设的生态步道,既是当地的别样风光,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作为探索试行“河长制”的先行者,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覆盖沙溪、金溪、尤溪三大干流,通过建立“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有地域特点、显治理成效的治河模式。
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把森林公安队伍作为生态综合执法的主要力量,挂牌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生态综合管护队伍,解决各类网格“九龙治水”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改革领域,三明先行探索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保三项改革”在全国获推广。这些改革通过发挥金融和市场杠杆作用,为推动企业污染治理工作从“要我改”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改”的积极态势,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成功探索了破题之道。
目前,全市排污权累计出让总额5.2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建立气候基金,总规模达到30亿元。
助力转化
推动绿色发展高水平
“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放到农交中心公开挂牌,通过现场竞价,实现了村集体资产大幅增值。”8月31日上午,沙县区凤岗街道北门村党支部书记徐棋斌高兴地说。
当天,由北门村村民委员会挂牌的村建国华庭小区a地块(一期)公开征集开发商项目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顺利完成交易。在经过57轮的激烈竞拍后,实现挂牌价溢价8.33%,村集体资产增值超千万。
作为我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是我市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次突破。
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三明在探索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的过程中,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路子。
三明林改保持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试行林票、林业碳票制度。全市累计制发林票约6亿元,林业碳票率先实现全国跨区域交易,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可支配收入超30%。
与此同时,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全力助推下,绿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一方面,钢铁与装备制造、纺织等传统产业,正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改造。另一方面,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旅经济板块不断做大。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过去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5.5%,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工厂32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全省最高,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20%,连续3年上榜全国地市级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青山绿水间,三明绿色发展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更加坚定。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曾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