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强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新学期如期而至,我市公安部门以校园文明交通联动护学十项机制为抓手,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让“警察蓝”值守的身影成为开学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是十项机制运行5个月以来持续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今年4月,我市11个部门联动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组建校园交通安全专项小组,加速推进校园文明交通创建常态化、机制化,以共建共治理念为莘莘学子撑起“平安伞”。

立体联动,管理措施落地落实。依托市道安办、平安办、校车联席会等平台,累计召开联动护学会商会议40余场次,研究解决交通安全事项70余项,组织民辅警、教师、保安以及家长志愿者联合开展“护学行动”,在校园周边上下学高峰时段设置“护学岗”425个,累计服务学生16.3万人次。同时,不定期联合开展校园规划交通安全影响评价、隐患排查等工作,累计更新完善学校周边交通标志标线78处,整治隐患路段21处,优化公交线路17条。
矩阵宣传,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开展针对性交通安全提醒教育,向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发送校园文明交通安全工作提示323次,提供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视频、安全课件等136份,拍摄推送警示视频11期。此外,精准“把脉”校园交通安全宣传风向,打造“模拟交通法庭”进校园等活动,让交通安全因子深植全市师生及家长心中。
奖惩并重,安全服务常态长效。将查纠到的学生及家长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抄告教育部门,推动参与“护学岗”的家长志愿者服务情况尽早纳入市民文明志愿评价体系,对涉及学生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开展事故深度溯源调查,督促主责部门落实整改。截至目前,已发送学生交通违法抄告函231份,提供各种学生交通违法监控图片7800余张,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档案2110份,开展涉及学生交通事故溯源调查5起。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肖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