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引领力助推物业服务企业融入社区治理体系,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这六项建设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层面可以对应地把党建引领力分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引领力。依靠这六个维度的党建引领力来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能有效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
一、政治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筑牢固本之基
在社区治理中,政治引领力是确保党在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社区居民上始终统揽全局的根本。多元治理主体间常需要互相配合,但由于各种力量互相交叉、权力分配难以平衡,权责难以匹配。而党具备贯穿和统领各种行动主体的组织能力和体制合法性。党建的政治引领力实际上是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建立起相对扁平的权力空间。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治理,应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来明确自身政治站位,从而获得更高的治理威信。
二、思想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构建价值认同
思想引领力体现为公共价值在社区治理中的影响,就是把党的政策、理念等要素提炼为公共价值并作为“黏合剂”在各治理主体间传递。关键要注意,在物业服务企业外部,由于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群众的生活观念、价值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既要坚守理念,又要推陈出新。物业服务企业内部,党支部应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按组织要求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性开展“开发互动式主题党课”活动,在学习政策理论的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组织生活内容,将优化的物业服务纳入组织生活内容。
三、组织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强化队伍建设
物业依靠组织引领力嵌入社区治理是原社区行政架构的补充,也是居民自治场域的拓展。随着基层社会去行政化为社区自治发展提供空间,社区逐渐暴露出组织缺位的问题,大部分社会主体不具备足够的政治权威性,难以取得社会认同,无法有效填补这项“权力真空”。需强化其队伍建设,着力点应包括:第一,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的党组织建设。第二,加强物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第三,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由此,物业在为社区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可实现政治秩序、行政秩序与自治秩序三者统一,其中党的权威性强化了行政机制与政治机制的相互交织。
四、作风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树立模范意识
工作作风可以体现组织形象,党的威信需要良好形象来维持,企业品牌也需良好的形象来树立。物业的服务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最贴近,同社区居民的联系最紧密,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也是居民评判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物业工作人员应做到严格遵守工作规范流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严格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另外,及时受理处置业主投诉也是良好作风的体现,也是提高业主满意度的基础。因此,不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服务的工作制度,还要在外部完善业主监督反馈机制,建立既完善又便于操作的意见建议受理、反馈机制,及时处置业主的相关诉求。
五、纪律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约束保障
物业是社会主义市场化转型下的产物,遵循利益为上的运营准则。但其所提供的社区物业服务却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的原则。这种市场化与公共性的矛盾,却往往导致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物业在市场化下难免暴露自发性、盲目性与过度逐利性的弊端,而政府的监管又难以到位。另外物业本应由业委会监督,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区还未成立业委会,即使成立也大多形同虚设,并未真正承担监督责任。这种“双失灵”的局面急需一种力量从中调解。党组织在群众中具有信任基础,通过党建引领把体制外力量进来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不仅能对物业服务企业形成监督还能促成其自律。
六、制度嵌入:为物业服务企业建强协同体系
目前,社区的治理模式主要以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为主。但由于数字化平台、信息化手段等高科技运用在大多城市社区还未成熟。因此,所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际上还是运用人力去管理各自划分的区域。这种模式目前还是趋向于纵向的科层制传导,容易造成治理信息、资源、力量横向流通的困难。需要通过优化基层党建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一核多元”的辐射效应,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党建联动机制推进区域性协同治理,将各方面的力量互相串联,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来源:三明日报(骆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