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刺激的车模竞速赛(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车模社团 “玩”转科技生活
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2013年9月,学校努力实现“创造适合儿童生长的课程,提供儿童成长的多维空间”的办学愿景。学校开设50多门拓展课程,重点推出车模、航模、建模、机器人等科技类系列课程。
学校将车模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严格落实“时间、内容、场地、人员”四统一,由四名专职教师负责教学。学校建有车模室,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室外建有四驱车轨道赛道、电动直线车三项全能赛道、智能巡线车长征行赛道、安全行车积分赛场地。
孩子们在组装车模(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拓展课程展示活动等重要时机,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车模的平台,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2019年3月,学校成立车模社团,现有成员35名。4年来,社团近200名孩子先后参加各类车模比赛。
车模课程是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课程活动。一辆小小的车模由几十甚至上百个零部件组成,涉及材料、结构力学、电子、机械、空气动力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参赛等,让孩子们了解车模性能,以便真正驾驭车模。”负责车模教学的陈琦老师认为,车模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件,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制作车模特别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及应变能力。
车模创意 展现奇思妙想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车模知识,学校每年安排老师参加省市车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比赛规则及项目,讲解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李佶洹老师认为,外出培训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陈琦老师(右二)指导孩子们驾驭车模(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每到车模课活动时间,老师们通过制作、装配、调试、改造和升级车模,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通安全意识。根据课程特点,授课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四驱车轨道组装赛,平时教学时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的训练,要求他们快速组装完整;遥控电动车三对三足球赛,除了要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要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陈琦老师说。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制作的车模可谓创意十足,使用的材料不少是废旧物品,废旧的可乐瓶、硬纸板等经过巧手剪裁、装饰,就成了漂亮的车身;用废光碟做成的车轮子,跑起来速度也很快。“在动力的采用上,有借用橡皮筋弹力的,有借用螺旋桨风力的,每一个车模的创意和制作都显示了孩子们出色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李佶洹老师坦言,小小的车模里,包含了很大的学问,涉及数学、力学、材料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车模竞技 上演“飞车大战”
车模比赛所用的车辆模型通常是按照真车的结构、原理及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通过无线电遥控的方式控制驾驶。车模竞速赛比的就是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谁跑的圈数多,谁跑得规范。当多辆模型车在赛道上疾驰,选手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车,不能出现一点失误,分秒之间就可能与对手拉开巨大差距。
拉力车和房车比赛的赛道是平坦的,设置了很多弯道;越野车的赛道则会设置一定的坡度。每个车模的操控和比赛策略都不同,以考验选手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尽管训练很辛苦,但我今年在全市四驱轨道车组装竞速赛中获得一等奖,很开心。”四年级学生范仁宏感慨道。
每一轮车模比赛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丝毫不影响其刺激程度。超车、撞车、翻车……车模比赛紧张刺激,冲出跑道等事件时有发生。最有难度最有看点的要数越野车跳坡的表现了,对选手的技术和临场的沉稳发挥是极大的挑战。一辆辆越野车不仅要翻越连续的陡坡,还要考虑跳坡之后的急转弯。
五年级张宏同学加入车模社团两年多,2021年获三明市中小学生车辆模型锦标赛中电动直线车项目个人一等奖,2023年获三明市中小学生车辆模型锦标赛中比赛项目一等奖。性格内向的他在车模竞技中提升了自信,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车模竞赛,获2021年三明市中小学生车辆模型锦标赛团体一等奖;获2022年市车辆模型比赛团体三等奖,其中安全行车积分赛项目获单项团体市一等奖;获2023年三明市中小学生车辆模型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安全行车积分赛、四驱车轨道组装竞速赛,电动直线三项全能竞速赛均获单项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