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大源古村的文脉延续-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播报
泰宁:大源古村的文脉延续
[三明日报]         2023-07-24 15:14:00        字体显示:
  青砖黛瓦,青山翠谷。走进泰宁县西北部闽赣边界茶花隘脚下的新桥乡大源村,仿佛来到旧时光的世界里。大源历史追溯至唐末,明清时期大源人烟鼎盛、经济发达,一度成为闽赣边界的重要村落,村史绵长悠久。这里的古厝、古楼、古井、古道、傩舞、龙灯等无一不在倾诉着历史。抚摸一堵墙,便能听到历史回音;翻动一块砖石,就能感悟到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保护村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福建特色民俗村……历经岁月铅华洗礼的古村落,如今依旧焕发出传统文脉的动人光彩。

  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玲的带领下,记者探访2018年新建的大源村史馆。这里记录了大源村从公元925年起的大事记和礼仪民俗文化,展示大源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赤膊龙灯和唱曲,让人深切感受大源村的历史文化渊源。

  大源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傩舞和赤膊龙灯两项省级以上非遗的村。为了更好地传承,村民自发组建大源傩舞表演队。村中设立傩舞演艺台,以风神和太阳神作为装饰,寓意万物生长靠太阳,祈求风调雨顺,尽显傩舞的磅礴气势。

  赤膊龙灯也是当地村民代代传习的祈福仪式。结合地道的方言唱腔大源唱曲,以龙灯实现摆字布阵,在舞蹈动作上展示福禄寿、太极等内容。杨玲介绍,赤膊龙灯所用的蜡烛,和普通蜡烛不一样,是专门制作的。这种蜡烛点燃后,遇风吹也不灭。

  “十日修身,勿做非为,勿罹法纲,恪守典常,勿辱宗党……”村史馆中还收藏了大源村的家风家训,旋转的柱体让一句句家风家训如迎面吹风,熏陶着前来观赏的人,这也是大源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穿过傩舞舞台,紧接着踏上一条曲径通幽的古驿道。阳光下树影斑驳,微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听到了当年在这条进京的必经之路上,如过江之鲫的学子赶考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呼啸至远方。

  同时,大源村还是我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大源红军村旧址群被列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大源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大力推进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工作。

  近年来,依托泰宁“一园五星”建设,大源村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修缮了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旧址,投入100余万元修缮了游击队队部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红军村基础设施建设。

  “面子”展新颜,“里子”焕新生,如何让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实现“活化”利用?基于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源村紧扣地方红色文化特色,建成“红十三师-万岁师”红色展馆,倾力打造研学培训基地, 开展“红色研学教育”等红色文化传承活动,开辟大源村红军村研学旅游线路。去年,共吸引社会各界游客1万余人次参观。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渴)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