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赋能 乡村蝶变——三明市以“乡风文明”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播报
文明赋能 乡村蝶变——三明市以“乡风文明”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三明日报]         2023-06-16 09:13:00        字体显示:

  培育乐民沃土,引领文明新风;提升村庄颜值,补齐短板弱项;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近年来,三明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持续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贯通城市乡村,探索文明新路径、树立文明新风尚,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衔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如今,在城乡各处,文明新风涌动、文明气息澎湃,一曲“文明赋能  城乡蝶变”的新乐章正铿锵奏响。

培育乐民沃土

引领文明新风

  “月光仔,月嬷嬷,喊你下来食擂茶……”6月14日,一曲本地歌谣伴着欢笑声,从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邱姐擂茶馆”飘出,这家擂茶馆是外地游客来访的必到打卡地。

  在家门口端上“生态饭碗”的邱彩立,是当地“创十星  评十户”评选中的“生态标兵户”。多年前,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将自家庭院升级改造成擂茶馆,以一碗碗甘醇的擂茶为媒,向来访客人讲述着常口村牢记“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嘱托,走生态小康之路的故事。

  漫步常口村,许多村民家门上都挂着“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的牌子,这是当地乡风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989年,将乐县立足农村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创十星  评十户”为载体的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生态保护、移风易俗、学文重教、诚实守信等10项内容纳入评选范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迅速兴起了“争星创星,以星为荣”的文明新风尚,村民们在社会生活中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走出了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多年来,将乐县将“创十星 评十户”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无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不断赋予乡风文明创建新内涵,使“创十星  评十户”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创十星 评十户’把村民凝聚到勤劳致富、和美乡村建设中来,大家争做文明户,争创文明村,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谐淳朴的民风,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说。

  将溪之阳,土沃民乐,精神文明的富足成为将乐当地的乐之源泉。

  2022年,将乐县“创十星 评十户”农户参评率达93.2%,评选出八星级以上文明户26850户、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1360户,文明村镇占比达69.5%,农村治安案件、农村人口犯罪率逐年下降,将乐县跻身福建省首批两个省级文明县城之一。

提升村庄颜值

补齐短板弱项

  新风拂面,星火燎原。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火种在城乡各处的接续传递中迭代升级,成为破解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难题的重要法宝。

  走进永安市贡川镇龙大村,一幢幢乡村别墅整齐干净,美丽庭院花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野田园画卷之中。

  一户一庭院,一院一风景,这是龙大村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培育文明乡风新路径的实践成效。

  乡村振兴,文明乡风是保障。结合“镇争位、村争旗、户争牌、人争星”的乡村振兴“四争”行动,龙大村制定了“积分制”管理办法,成立了“一委员三队伍”,以长期居住家庭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家风好家训等专项评比,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积分每月一评、每季一综合、每年一总评,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文明乡风创建氛围。

  为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龙大村村部还设立了“我爱我家”积分超市,标明商品积分,定期组织兑换。除了物质鼓励,龙大村还以身披绶带留影、光荣上墙等方式,对“四争”先进家庭和得分高的村民进行表彰。

  “积分制”推行后,村里没人乱扔垃圾了,邻里纠纷少了,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大家都说,现在“站着看”的越来越少,“抢着干”的越来越多。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今年5月,市文明办组织相关单位成立调研组,深入城乡各处,调研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治理工作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尚。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将“反对高价彩礼”条款写进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从俭,村民张运勤等五兄弟响应倡议,以简朴的集体生日共过逢十寿诞;大田县谢洋乡仕福村在外党员老林“零彩礼”嫁女儿,为爱“减负”,在当地传为佳话。

  修建村规民约展示墙、同心议事亭,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通过以规管人、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等方式,三明市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互相转化,乡风文明实践工作成效持续显效,激发出越来越多的文明新气象。

助力乡村振兴

共创美好生活

  “环境更美、民风更好、村民更富。”谈起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近年来的美丽蝶变,村民们的脸上绽放出如花笑颜。

  昔日的半山村贫瘠落后,半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上斗上任后,坚持发挥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发动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盘活村内耕地、宅基地、林地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等产业。并于2020年引进青年群体,活化利用古民居,打造新知青艺社,鼓励新知青艺社创办者洪纬和周青夫妇扎根半山村,设立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美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用艺术点亮乡村,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有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前来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半山村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实现双提升,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外出务工人员从2015年的860人减少到50余人,去年村集体收入52.43万元,半山村蝶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是闻名全国的“沙县小吃第一村”,六月的俞邦绿树成荫、花海灿烂,古色古香的“寻根追味”小吃街上,扁肉、油饼、仙草冻等地道沙县小吃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消费打卡。

  小吃做得棒,乡村也建得美。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介绍,近年来,当地在做好特色小吃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做优特色乡村游,通过文旅引领乡村振兴。近两年共完成56个提升改造项目,引进沙县小吃文旅集团,打造和经营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项目,吸引游客住下来、留下来。

  业态丰、游客多,村民腰包也跟着鼓起来。2022年,俞邦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

  口袋富,脑袋也要富。俞邦村精神文明建设乘势跟上。乐龄学堂、寒暑期研学、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丰富“一老一小”生活,让在外地从事沙县小吃业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文化墙、尚书亭、小吃民俗文化馆等载体记录村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约束力量;“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好婆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标杆效应引导崇德向善风尚;道德积分管理制度、“以德换得”公益积分超市,让村规民约更具体、更具激励性……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近年来,三明市先后制定实施了《三明市文明乡风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三明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提升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活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等,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村文明夯实基层基础,以县域文明支撑社会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文明新风,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一幅幅“村美、人和、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三明大地上徐徐展开,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睿  通讯员  陈鹏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