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生观察》版刊发《近邻一家亲 治理一条心》一文,报道宁化县石壁镇禾口村南金寨小区,推出“邻里 ”党建服务品牌,打造“邻里管得宽”志愿服务队,依托群众自治力量当好邻里调解员,了解住户愿思盼,解决群众急难愁。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读后,很受启发。
邻里同心,生活舒心。相邻相敬相助的“近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孟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邻和睦共处的温馨图景,而且给出了以邻为伴、比邻相依的价值目标与道德义务要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邻里关系的经典论述。几千年来,流传的“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等民谚,表明邻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同样,邻里之间好比一个小社会。长期生活在一起,再好的邻居也会发生磕磕碰碰。产生矛盾纠纷怎么办,这就考验着治理、管理者的能力、水平。相邻关系就像是社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南金寨小区选聘熟悉小区情况、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调解员。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小区治理,督促小区环境整治工作,慰问空巢老人,关心贫困群众,调解邻里纠纷,使邻里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笔者认为,他们的做法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基层社区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邻里相识相帮相容的长效机制,让交流常态化,还要多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建立感情。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很多地方组建邻里互助会、志愿服务队,邻里有困难就热心帮忙,一旦有纠纷就耐心调解,矛盾早早消化,困难及时解决。还有很多地方,有积分激励机制,热心的邻居帮了人、做了好事,可以上光荣榜,有激励。这样,大家的劲头更足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党建 ”邻里中心,是传承“近邻”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充分调动社区、小区、村子里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力量,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邻里一家亲的邻里和睦、社区文明氛围。邻里之间相扶相助是传统美德。当下,我们更应弘扬这种美德,从自身做起,守望相助,共享邻里亲情。
来源:三明日报(扬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