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大胆探索——沙县区古巷改造的启示-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文明评论
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大胆探索——沙县区古巷改造的启示
[三明日报]         2023-04-21 10:39:00        字体显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古巷是沙县区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标志。近年来,当地高度重视古巷的改造和管理,进行了详细完备的规划。2018年至2020年,从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出发,陆续完成了对罗家巷、曲巷、清水巷、池尾巷、班厝巷、田公巷等6个古巷区改造,在最大程度保留古巷古色古香、市民市井特色的同时,打造出最美庭院、特色民宿。如今,改造后的沙县古巷呈现了当地历史文化街区的商贸、小吃及建筑文化,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体验区和展览区,有效带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加快发展。

  一、 坚持守正创新,古巷改造激发活化了沙县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

  当地政府针对不同的古巷,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方式,最大程度保持古巷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大程度保障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1.古巷面貌翻新。改造前的古巷大多存在建筑设施破损、基础设施滞后、地上地下管线杂乱等状况。环境脏、乱、差,不仅严重影响古巷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因此,改造的第一环节就是完善修复街道墙体,重新规划管道线路、修缮巷子房屋等。此外,为保留巷子的文化底蕴, 进行了适当的仿古工艺装饰。巷子总体以砾灰色为主色调,增加了仿古披檐以及门窗,并以老砖皮做地砖辅助,充分挖掘老巷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利用沙县历史故事及文人的古诗词,通过一幅幅水墨墙绘,呈现出具有时代记忆的文化氛围,将破败落寞的巷子改造成古韵古色的新型巷子。

  2.古巷业态更新。沙县素有“小吃之乡”的美称,早年的巷子中就有美食店铺,但因缺乏有效管理以及巷子破败,大量商铺倒闭,古巷商业价值未能实现有效开发。改造过程中,当地紧紧抓住古巷商业店铺的隐藏价值,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引进餐饮、茶艺、酒吧等新业态。同时,打造多家网红店铺,紧跟互联网大潮,使得传统老巷子与新商业碰撞,不仅活跃了古街经济,更收获了城市烟火气息,打响了沙县城市名片。

  3.古巷管理革新。 改造过程中,当地采取了多样化方式,重新对巷子进行有效管理,并进行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建设。管理方式主要以网格管理为模板,创立了一、二、三级管理系统,以街道、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市政、园林、环卫等多个部门为支点,形成管理内容丰富、管理方式多样、管理人员统筹、管理体系全覆盖等较完备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对古巷的精细化管理。

  二、 做到科学定位,准确把握古巷改造所“宜”所“长”, 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才能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又具有丰富的体验性,二者有机结合将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文化的价值传承与商业价值的开发是现阶段旅游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1.古巷改造要注重协同发展。古街古巷不仅代表着某个时间节点的建筑,更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气息和历史脉络,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二者交相辉映,古街古巷具有强烈的人文特色。沙县古巷改造在抓牢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引进仿古工艺契合巷子自身文化特色。这样既保护了古巷和巷子文化,又与商业完美结合,从而极大丰富了古巷文化内涵,促进了巷子经济发展。

  2.古巷改造要探索融合路径。在传承和保护古街古巷的进程中,要以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为中心环节,以谋求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古代文化遗迹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改造过程中,既要传承其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要融合现代文明,以现代先进科技去保护传承和发展,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实现古街古巷的创新性发展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3.古巷改造要做到综合设计。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将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使用价值,注重民生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对于古街古巷,要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全面开展普查认定和挂牌,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数据库;按照规划引领的要求,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严守保护底线、严控周边建筑风貌,确保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建设的协调融合发展;按照更新活化的要求,统筹各类资源,采用“绣花功夫”做好加固和修缮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紧人才培养和制度机制完善,设立财政资金,促进形成多方合力、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来源:三明日报(黄龙杰  徐洋琴  刘宇)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