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雷锋的照片,大家会发现他大多是带着微笑的。那透着幸福感的笑容,虽然穿越了半个多世纪,依然让人感到温暖、快乐,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
雷锋的幸福观与其苦难的童年有关。雷锋的童年历经磨难,他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收养他的本家六叔奶奶,日子过得紧巴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减轻叔祖母家的负担,雷锋年纪虽小,但主动上山砍柴、放牛……苦难的生活,使他更早地懂事了。
雷锋的幸福观是党和部队培养教育及自身自觉提升修养的结果。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部队的培养教育及自身努力下,增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政治觉悟,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看待未来的光明前景。这让雷锋浑身充满了力量,也树立了正确的幸福观。
他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这一系列话语生动诠释了雷锋的幸福观: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奉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雷锋的幸福观也可从心理角度找到合理解释。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认为:“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而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雷锋经常帮助别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由此可见,他自身的心理就经常处在一种积极、乐观、和谐、满足的状态中,从而感觉到快乐和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也是这个理。
如今,读懂了雷锋的幸福观,就能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烈火英雄谢晓晖读懂了雷锋的幸福观,面对自己浑身的伤疤,丝毫没有感到后悔,继续为消防事业尽一份力量;庄彩男读懂了雷锋的幸福观,每月15日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免费理发,这一做就是整整24年;全省首支的盲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带领一个个志愿者,用双手推出健康,用一颗心回报社会……一个个、一群群“志愿红”,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用行动标注文明之城的文明新高度。
三明工匠也读懂了雷锋的幸福观。车工技师王文明35年来努力钻研,成为劳动能手,多次在“五小创新”活动中获奖;工程师张建忠,2014年毕业以来始终扎根生产一线,专注设备技改和开发,领跑高铁动车门锁领域技术;变电运行工段长庄惠鹏,创造了16项具有原创性管理制度,为企业送上安全可靠的电能……三明工匠们快乐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平凡事做好,为三明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精彩。
理解、读懂雷锋的幸福观,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拔节和成长,能不断改善我们的心境,进而使我们更加快乐地投身志愿活动,更好地投身新文明的壮阔实践中。
来源:三明日报(俞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