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鸿图中学九年(3)班学生范烨泽、乐长鸿,3年来背负、搀扶双腿残疾的同班同学小陈,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雷锋月里把这个‘秘密’揭开,是对孩子们三年坚持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善良品质最高的褒奖。”3月29日,大田县鸿图中学团委连能能老师,将3年来拍到的“三人同行”照片整理出来,在《岩城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两位少年爱心帮助同学的感人故事,走进了许多师生和市民的视野。
我们就是你的拐杖
小陈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很轻,加上脑部缺氧、脑白质发育不良,身体发育受到影响。8个月大时,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动手术做康复,一直到8岁时才能走路,上了小学一年级。
“一路走来,孩子得到非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学校的老师、同学、医院的医生、护士,都给予了我们很多鼓励。”小陈的母亲万分感慨。
上小学期间,小陈还能够独立行走。可随着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下肢受力大了,行动越来越困难。上初中时就要借助外力才能行走。
“在读七年级时,我们是同桌。当时,我注意到他走路不便,就问他怎么回事。”范烨泽说,小陈很大方地告诉他生病的原因,并且强调“我慢慢走,自己能行”。小陈的坚强令范烨泽由衷敬佩。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
当时,孩子们的身材还都瘦小。同班同学乐长鸿见范烨泽一个人搀扶小陈同学有些吃力,主动上前帮忙。就这样,“同学,以后我们就是你的拐杖”,三个同班的孩子越走越近。

范烨泽、乐长鸿3年来护送双腿残疾的同学小陈,一路同行。
成长的路上一起走
小陈虽然行动不方便,但是坚强、乐观、谦和且懂包容。每天,准时到校,即使有点小病,也带病上学。
在日常交往中,范烨泽和乐长鸿也从小陈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两人发出相同的心声:“我们不觉得他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有困难,尽己所能给予帮助,是我们做了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
为了锻炼小陈的腿部肌肉,范烨泽和乐长鸿尽量搀扶着他一起走路。偶尔赶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一个背一个扶,带着小陈同行。从操场到教室,从教室到学校食堂……3年来,只要小陈有需要,范烨泽和乐长鸿就出现在他身边,从没说过麻烦,更没有想过放弃。范烨泽和乐长鸿或搀扶或背负小陈的场景,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身边的师生从最初的诧异,到慢慢熟悉,再到时不时地伸手相助,成长的路上一起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范烨泽和乐长鸿轮流背小陈到操场做核酸,周围的同学默契地让小陈“插队”。
升入九年级后,各班的学生变动,需要重新调整座位。“我们3人的座位不能变,跟小陈同桌和隔壁桌都习惯了,换了人,他会不方便的,况且他还是我们的学习帮扶对象,我们还要监督他学习呢。”范烨泽向班主任提出申请。
作为班级英语学习小组组长,范烨泽经常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留下来陪小陈背单词。乐长鸿的数学比较好,小陈遇到难题,乐长鸿便不厌其烦地帮他梳理解题思路,直到他听懂为止。中考在即,三人并肩战斗。
“这3年来,两位同学经常扶我、背我,帮忙倒开水、交作业、辅导功课,他们就是我的拐杖,真的很辛苦。”小陈说,遇上下雨天,范烨泽背着他,乐长鸿在一旁打伞,他们的后背时常被淋湿,自己却是一直干爽的。
连能能老师说:“在他们心里,身上背负的从来就不是重量,而是朋友之间沉甸甸的情谊。”
师生们的爱,让小陈感到每一天都很温暖。他说自己要努力学习,要坚持,绝不放弃。
迟到的表扬 善意的保护
“3年来,学校都在关注这件事,但是一直没有直接表扬他们,因为担心会给几个孩子带来压力。”连能能说,不打扰是对孩子善行的保护,也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平时遇到几个孩子,老师们都会对他们致以微笑,或拍拍肩膀给予鼓励。
说到自己的儿子,范烨泽的母亲说,她觉得孩子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范烨泽热心肠,平时只要遇到有人需要帮助,就会伸出援手。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他还主动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弟和妹妹,为父母分忧。
乐长鸿的母亲刘结玲说,班主任经常在家长群里发“三人同行”的照片,表扬儿子和范烨泽,她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能做到三年如一日地帮助同学,非常欣慰。
“班里的同学都很善良有爱心,大家都主动帮助小陈同学。”鸿图中学九年(3)班班主任梁文平说 ,班级的班风良好,各项评分在年段中名列前茅。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苏 珏 罗珍华 实习生 林凤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