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英雄不朽。清明节前夕,为缅怀革命烈士不朽功绩,传承和弘扬革命烈士崇高精神,三明市委文明办动员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祭扫纪念活动,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广泛宣传,让文明祭扫深入人心
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三明市委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发出《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

三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组织志愿者通过宣讲、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宣传绿色无烟祭扫,大力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留心愿卡、集体公祭等绿色文明的追思方式,提升传统祭扫的现代意义。

陈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绿色追思宣讲活动

徐碧街道北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 绿色祭扫促文明” 清明节主题活动,宣传文明祭扫。
大田县民政局联合文江镇开展“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倡导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扫新风尚。 在文江镇集镇主干道,工作人员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遵守文明祭祀相关规定,规范祭祀行为,弘扬优良传统、践行文明新风。

文明祭扫,让清明更加清新文明
3月31日上午,永安市委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的在永安市烈士陵园启动。永安市实验小学学生代表100余人来到永安市烈士陵园,向烈士鞠躬默哀,在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瞻仰烈士墓,并依次将鲜花摆放在烈士墓前寄托哀思。随后,荣获“援越抗美”功勋奖章的81岁老兵陈炳星为少先队员们讲述在“援越抗美”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少先队员们备受鼓舞。

4月3日,尤溪县卫健局、尤溪职业中专学校、尤溪县沈溪国有林场等6家单位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清明祭英烈活动,200余名干部职工及师生来到尤溪革命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现场,大家通过瞻仰纪念碑、向烈士默哀、敬献鲜花、参观烈士陵园等方式,追思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革命精神,表达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3月31日,清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干部职工到清流县革命烈士陵园、西山张江烈士墓、王琪清烈士墓开展“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干部职工认真对每一处花圃草坪进行修剪清扫,擦拭墓碑,随后讲解员讲解烈士先进事迹,向革命先烈们鞠躬默哀,瞻仰烈士墓和纪念碑,为烈士献上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仰和怀念之情。
为传承“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的英勇献身精神,3月30日,将乐县消防救援大队在郑忠华主题公园,举行“追思中华英烈,永做忠诚卫士”为主题的清明缅怀活动。全体消防指战员瞻仰忠华烈士铜像,为烈士献花,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无比崇敬之情。大家表示要接过忠华手中的接力棒,一心为民,不怕牺牲,争做光荣的忠华传人,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4月3日,宁化县在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300多名师生代表、党员干部等参加活动。纪念碑前,全体人员齐唱国歌、鞠躬默哀、向烈士献花,老兵、少先队员讲述红色故事。全体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烈们,立志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新时代追梦人。
4月4日,明溪县城关乡组织乡村50多名党员干部,来到明溪县革命英雄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扫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深情地朗诵诗词《感悟清明》,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乡党史宣讲员介绍了赖水金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党员们向革命烈士鞠躬肃敬集体默哀,并献上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4月3日,建宁县消防救援大队与职业中学师生近百人到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公祭活动,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云端追思,让清明劲吹文明之风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三明市列东中学等全市各级文明校园组织师生开展“网上祭扫”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掀起网络祭扫热潮,用网络感受先烈故事,用寄语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最真挚的敬意,用献花的形式追思革命先烈。
沙县实验小学分校联合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华书店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清明主题阅读活动,同学们通过观看清明科普视频、绘本等进一步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小同学们还上台讲述了《一颗消失65年的子弹》等英雄事迹,利用网络开展网上祭扫活动,并进行了清明主题手工黏土画制作,同学们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又涵养了爱国的情怀。

3月28日,泰宁县委文明办、县退役军人局、县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在炉峰山革命烈士纪念园,全体人员深切缅怀革命烈士。随后,大家走进红军亭和英勇东方军展馆,聆听了英雄战斗的故事,感悟热血战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三明市委文明办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