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作为工作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极端重要性。通过“三着力”全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着力党建引领,当好基层治理“主心骨”。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设立党员先锋岗,把“治理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治理能手”;选好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探索正向激励措施,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积极性,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通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换届选举、各类发现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贯通,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着力发动群众,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结合各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小区楼道”创建为载体,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楼道内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等内容,促进居民文明习惯养成,激发居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让党员群众自发出义务工,调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培育社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桥梁作用,深化“群团 社会组织”工作模式,在社区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关爱等方面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
着力网格管理,弹好基层治理“协奏曲”。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要做到“三要”,一要划细责任单位,明确了网格职责,由以前的“坐等上门”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使问题、矛盾发现和处理的关口前移;二要构建信息平台,实现由“单一”向“协同”的转变。信息平台构建了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机制,改变了以往单一部门办理、各方推诿扯皮的现象,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要整合网络资源,实现由“分散”向“统筹”的转变。改变了以往街道社区行政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等问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组织完善“网格员 ”新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时,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探索打造“善美、幸福、智慧”社区项目,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努力构建一个便捷、舒适、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街道、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大田县委文明办 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