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每年春节期间党和政府把温暖送到基层农村,把健康送给农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惠民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新时代“三下乡”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大胆尝试,以创新为引领、为手段、为驱动,着实提高活动实际成效。通过“三贴近”让“三下乡”活动更加凸显,服务更加精准到位,农民群众更加喜欢。
“三下乡”活动要贴近农村实际,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在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三下乡”活动只有贴近农村实际,才能获得农民群众认可。一方面应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将乡土文化、民俗风俗与“三下乡”活动有机融合,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适合地域特色和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推动“三下乡”活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延伸。另一方面应结合耕读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拓展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和生活健康促进行动等,既文化科技卫生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还为农村群众培养科技致富能手、发展壮大文化队伍、培养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下乡”活动要贴近农业基层。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要把“三下乡”活动送到田间地头、乡镇集市、农户家中。一方面送理论下乡,激发群众奋进新时代思想动力。突出在力量上加强,把过去单纯的“送”变为现在的“种”,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时,更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到乡村,向农民群众讲明白、讲透彻,使之家喻户晓。另一方面送文明下乡,营造良好乡村文明氛围。突出在形式上创新,由过去的“照单上菜”为现在的“点单上菜”,在对接农民需求基础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三下乡”活动紧密衔接,聚力乡风文明,实现农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三下乡”活动要贴近农民群众,真正让基层百姓暖心又开心。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三下乡”活动,一方面,把技术教在田间地头,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培训农民技能,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为村民送技能;另一方面,进行大量的义诊活动,为乡村医疗站点送去医疗设备、药品,为贫困群众清理环境卫生,为贫困户、五保户和残疾人、老年人送去健康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和科学健身指导,搭建起服务群众的桥梁,把“三下乡”活动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相联结,并融为一体,重视解决农村困难人群、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遇到的困难,为贫困群众雪中送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真正让群众暖心又开心。(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