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发木在武术表演
12月4日下午,在大田县实验小学的运动场,一、二年级90多名学生冲拳踢腿进行武术训练。武术教练林添营说:“武术是国粹,在当下也有广泛影响,各种大型运动会,还有每年的春晚、开学第一课……”
林添营是永春白鹤拳第十一代传人乐发木的徒弟。乐发木现为福建省武术协会理事、三明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他的学员在海峡两岸传统武术大赛、华夏南少林武术比赛、福建客家武术比赛中多次斩金获银。
痴痴武学梦
笔者面前的乐发木戴着一副眼镜,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武者。可当说起自己和武术的渊源时,两眼有光。“我在八九岁时,就迷恋上了武术。”
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听说练武可强身健体,就把乐发木送到邻村表哥家里学习白鹤拳。一心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武功高手的少年,时常和小伙伴们在沙地上练习前手翻、鲤鱼打挺,把自己摔得鼻青脸肿,却乐此不疲。
在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办有武术兴趣小组,乐发木第一个报名参加。他从马步、弓步和踢腿冲拳等基本功开始练起,三年里勤学不辍。
返乡工作后,乐发木又找表哥继续学习白鹤拳。白鹤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动作古朴,一招一式稳扎稳打,讲究“踢腿不过腰,出拳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乐发木非常痴迷,但表哥对拳理的讲解无法到位,这让他萌生了去寻找白鹤拳源头、探究武学真谛的想法。
2012年暑假,乐发木只身前往永春县,遍访了白鹤拳名师,并拜永春翁公祠武术馆馆长潘成庙为师。潘成庙是中国永春白鹤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发现这个比别人勤奋的学员,经常一个人躲在夜间的楼顶上习练,最终收为徒弟。
“徒弟和学员有区别,只有递过拜师帖的才叫弟子。”乐发木说。在潘成庙的悉心传授下,乐发木武艺大涨。2017年,他参加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取得棍术金奖、拳术银奖。随后,又在多场大型武术赛事上取得奖牌。
武术进校园
拜师习武期间,乐发木周末和暑假时间基本上在翁公祠武术馆度过,直到师父去年过世了才停止。期间,他认识了永春当地数位白鹤拳高手。还有来自德国、土耳其、俄罗斯的外国武术名家,这些让他对武学有了更广更深的认识。
土耳其人哈奇获得过欧洲空手道赛事冠军。2009年,他从网络上看到永春白鹤拳介绍,认为白鹤拳养生、实用,从此开始了每年两趟的永春求学之旅,从不间断。
哈奇现在德国教授白鹤拳,当他看到有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国拳术,与乐发木交谈道:“你们有这么好的传统武术,应当弘扬。”
来自俄罗斯的安德烈,在莫斯科郊外开设武术馆教白鹤拳,他也是潘成庙的弟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年来,乐发木在教学之余勤学苦练、一刻都不曾松懈,并四处拜访名师。潘成庙看在眼里,感到欣慰,之前多次到大田来指导乐发木等学员练拳。
“师父的鼓励,这些洋师兄对中国武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更让我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永春白鹤拳的决心。”2017年4月,乐发木师兄弟在大田县城一起创立“鹤真武道”武术馆,教学永春白鹤拳、散打、跆拳道等武艺,他受邀担任永春白鹤拳总顾问。今年下半年,他的徒弟每周走进大田县实验小学,义务教学生们练武。永春白鹤拳传习目前已在县实验小学、县实验幼儿园和玉山幼儿园开展。
传承砥砺行
“武术锻炼的是身体,磨炼的是意志”。
乐发木认为,现在的孩子吃、穿、住、行都不缺,但缺少魄力和胆量、意志和精神。他教孩子们练武术,以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除了义务做武术进校园活动,乐发木还积极参与公益表演,经常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类武术展演活动。“练武其实很枯燥,手臂抗打树桩,胸部撞击,一个动作重复不知多少遍。”话虽这样说,但每天站桩踢腿、拳不离手,已经成了乐发木的生活习惯。
艺无止境。乐发木今年继续拜师习练罗汉门等拳术。最近天气寒冷,乐发木每天大清早准时来到家门前的空地,坚持练习桩功、铁臂功等,脸盆粗的树干在击练中树皮被磨破了一层。他的武友、省运会散打冠军范其校对笔者说,练武之人,重在精神。乐发木等传统武术爱好者,追寻的就是这种精神。他们练拳时,经常练得手脚乌青,有时连洗脸都没有办法拧毛巾、吃饭拿筷子在发抖。(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