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竹爱好者在晨练
每天清早,永安市龟山公园活跃着一群空竹爱好者。小小空竹在他们的操控下,飞速旋转,灵活地上下跳跃,变换着各种花样。
抖空竹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永安,80多岁的陈恒德是元老级的空竹好手。2004年,永安市老年大学开设空竹班,他成了第一任老师,多年来热心推广空竹文化。
今年73岁的李乃乾,2007年起跟陈恒德学习空竹,练了些年后,他的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毛病,缓解了不少。后来,他也接力成为老年大学空竹班的老师。
“过去用的空竹是竹子做的,因为是定轴,要靠速度带动,对技艺要求更高。后来,空竹用上了轴承,初学者更容易上手。”李乃乾说。现在的空竹,有单个轴承、双个轴承,甚至多个轴承,启动速度快。
单轮空竹、双轮空竹、发光空竹、磁悬浮空竹……在李乃乾的家里,空竹种类繁多,还有5米、7米、9米等各种长度的“空竹龙”。他说,有一个直径22厘米的呼拉圈空竹,挂上用彩色布条做成的布长龙,抖起来并不容易,更需要掌握力度和稳定性。他还有一个金色的空竹球是异形空竹,技巧难度更高。
李梅玲今年63岁,8年前跟空竹结缘。“当时在公园看到李乃乾他们在抖空竹,我觉得很好玩,就到老年大学报了班。”她说。
60岁的李祖柳虽然接触空竹不过两年多时间,但她凭着一股勤奋劲儿,学得很快。在她看来,抖空竹,既可以娱乐,又可以健身,全身运动,对肢体协调、视力、颈椎等都有好处。如今,她也和李梅玲、李乃乾一起,从空竹爱好者成为推广空竹文化的热心人。
从过去的平盘式、“呼啦圈”等简单把势,到现在的空竹龙、二人转空竹……如今,空竹的花样越来越多,观赏性更强。
李乃乾用一招“上杆顶碗”,让空竹在杆顶上持续旋转了近一分钟。他和李梅玲表演的二人转空竹,两人共用一个空竹,一人拿一根棍,互相配合动作和脚步,让空竹在线上翩翩起舞,在两人间转出各种漂亮的花样。李祖柳等三人各自使用一个空竹,精心配合,由下往上,抖出了叠罗汉的效果。
一个个花样,增加了空竹的趣味性,让更多人喜欢上了空竹。除了中老年人,还有年轻人、小孩也主动拜师学艺。
今年5月,有个5岁外地小男孩跟着妈妈到永安探亲,看到李祖柳他们在公园抖空竹,很有兴趣,母子俩一起学了起来。小男孩悟性好,学得快,像“天平秤”“老爷车”这些花样,他一学就会。小男孩坚持练了一个多月,直到学校复课,才回福州上学。这样的临时徒弟还有不少,李乃乾、李梅玲、李祖柳他们热心接收,义务传授空竹技巧。
有一年,李乃乾和永安七八个空竹爱好者组团去香港旅游。大家带上了空竹,在金紫荆广场表演了一番,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喝彩。
“台湾等地抖的空竹都是双轮的,单轮空竹很少见。”李乃乾说。有一次,有两个台湾游客来永安玩,看到李乃乾他们在公园晨练,用的是单轮空竹,还将他们的空竹表演录成视频,带回去推广。(陈莉莉 童学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