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下持公义,显微镜前辨是非,拨开重重迷雾,让邪恶无所遁形。在沙县区,有这样一名法医,入警30年,一片丹心,只为沉冤得雪;忠诚坚守,唯愿万家团圆。他就是市公安局沙县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江家荣。
“法者正义,医者仁心”。江家荣自199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至今,始终奋战在法医岗位上,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省公安刑事技术检验鉴定能手,获得沙县区首届“道德模范”、沙县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锲而不舍破命案
2007年2月7日凌晨,沙县步行街一废品收购站发生命案,租住其间的张某夫妇双双被杀害。由于案发地点环境复杂,给现场勘验带来了极大难度。储藏室、卫生间、洗水槽、纸皮箱……江家荣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次次进入案发现场,勘验、复勘、再复勘,先后提取现场物证60余件。但由于技术所限,案件未能迅速告破。
此后15年,江家荣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保护好这个案件的每一件物证,平时一有空,就一次次清点整理,一次次回顾案件,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坚信,这些现场物证,终有一天将变成凶手身上的手铐和脚链。
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开始后,江家荣意识到,现在正是侦破命案积案的最好时机。于是他将小心翼翼保存的物证一次次送往公安部、省厅检验,终于从中发现案件线索指向江西某地。2022年2月,江家荣带领工作组赶往江西开展工作,先后排查上千人,最终确定甘某发有重大作案嫌疑。2022年3月9日,犯罪嫌疑人甘某发被抓获,他对其入室盗窃败露后,将张某夫妇残忍杀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30年来,凭着抽丝剥茧、百折不挠的韧劲,江家荣累计参与勘查各种案(事)件8300余起、协助侦破命案100多起、刑事案件2000多起、出具的6200余份鉴定报告零差错、零失误。
用心用情助团圆
“江警官为我30年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说起江家荣,居民邓先生言语中满是感激。
1991年夏天,沙县居民邓先生的儿子小龙走失,多年寻找,杳无音讯。1992年,江家荣进入沙县公安局工作,偶然从同事口中听说了小龙失踪案,便记在了心上。2009年,公安部建立打拐dna数据库,江家荣马上意识到,对那些破碎的家庭而言,这是帮助他们团圆最有力的手段。他马上通知这些家庭采集了样本,其中就包括邓先生夫妇。他对邓先生说,留在数据库里的样本,就像一颗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
花终于开了。2021年12月底的一天,江家荣突然接到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邓先生夫妇与来自晋江的小原有亲缘关系。经过江家荣复核,证实小原正是走失30年之久的小龙。江家荣赶忙把好消息告知邓先生。随后,江家荣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朴却不失温情的认亲仪式,小龙终于回到沙县,回到了失散30年的父母身边。
自公安部2009年建立打拐数据库以来,江家荣共采集疑似涉拐儿童样本2623份,其中52名被拐儿童,举行认亲仪式17场,数十个原本破碎的家庭实现团圆。
甘为人梯传薪火
如今,51岁的江家荣已经是沙县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军人。他说,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希望更多的年轻法医、技术民警能够成长起来,共同为公安刑事科学贡献力量。
徐熙同是江家荣的小徒弟。在江家荣悉心教导下,徐熙同迅速成长为刑事技术骨干。近年来,师徒勠力同心,共同参与破获了包括一起25年前的命案积案在内的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作为一名法医,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正,不受外界任何影响,确保每一次鉴定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江家荣说,虽然青丝不再、白鬓渐生,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守护法律正义。
来源:三明日报(通讯员 李光祯 刘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