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娜坐着说话时,总是前倾着上身,面带笑容,这是经常和孩子们交谈所形成的习惯。
1996年出生的张文娜,是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从事着热爱的工作,张文娜觉得很幸福。谈及自己帮扶留守儿童经历,张文娜说:“那些洋溢着笑容的孩子,就像是被自己从暗室接到阳光下栽培的植物,开花的时候,总能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快乐。”

2020年初,张文娜得知家乡有一个专门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困境少年的社会组织,能给更多孩子带去温暖和快乐。
张文娜有过留守儿童的经历,那时内心渴求爱和关注却得不到回应。为了让留守儿童不走她曾经走过的路,张文娜下定决心帮助他们。于是她毅然辞职返乡,加入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充满爱心的社工。这一做就是三年。
来到自己曾经就读的里心镇上黎小学,走访入户那天,大家身着长袖外套,披着义工马甲,仍觉微微有些凉。路边站着的一个小男孩,只穿着背心和短裤,引起了张文娜的注意。
从老师那里,张文娜了解到,男孩叫彭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知道怎么照顾小孩,有时天热却给他穿很多,天冷却穿很少。彭彭的境遇让张文娜心生怜悯,当即结对帮助这个孩子。在这之后,彭彭就成了张文娜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之一。
慢慢地,彭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把张文娜当成知心大姐姐,张文娜也了解到彭彭家里的一些情况。彭彭父母要很久才会回家一趟,回来了也是喜怒无常,赚不到钱的时候就打骂他。
父母的行为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他难过地问张文娜:“老师,我是不是很让人讨厌,不然爸爸妈妈为什么动不动打骂我?”
听到这些,张文娜更加心疼这个缺爱的孩子,对他更上心,经常下乡去看他,带去礼物,和他聊天做游戏,辅导作业,给他更多的关爱。半年后,彭彭渐渐走出家庭的阴影,不再自我否定,脸上的笑容多了,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
2021年夏天,张文娜第一次见到小芙。让张文娜惊讶的是,13岁的小芙竟然还没有户口。临近升学,她很是焦虑,户口问题再不解决,她将无法参加升学考试。
通过多次入户探访,张文娜了解到小芙的家庭情况。小芙父母未婚先孕生下她后,因家庭矛盾,母亲带小芙回到建宁县,后与小芙继父共同生活并育有一子。继父因故去世后,为给小芙落户,小芙母亲与小芙生父办理结婚登记,却因家庭矛盾一直未给小芙办理落户。
为解决小芙的户口问题,张文娜多次与公安部门联系,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最终,小芙父母达成一致意见,结束婚姻关系,小芙生父许诺会积极配合提供落户材料。在共青团建宁县委的帮助下,张文娜联系公安和妇幼保健院共同协助为小芙办理出生证明,并在建宁县民政局的支持下,联系小芙所在村,帮助小芙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用于亲子鉴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加急办理落户手续,最终让小芙成功落户。小芙如愿参加了升学考试。
除了帮扶未成年人,张文娜和同事还深究问题少年背后的家庭因素,主动参与家长教养能力课程训练推广,帮助家长们掌握正确方法,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如今,张文娜已走遍建宁县9个乡镇99个村(社区),探访400余名儿童,提供亲情陪伴、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720余人次。她所在的帮扶小组帮扶58名儿童。
张文娜还为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我要在五年内把公益做到乡村去,让乡下的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爱,享受到公益服务。”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