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骨灰楼堂就在村道边上,每次回村我都会顺道过来缅怀先人,很方便。”8月10日,在大田县济阳乡芳林村骨灰楼堂内,返乡村民章先生一边轻拭亲人墓碑,一边对集中安葬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过去,芳林村村民多将坟墓建于偏远山林,祭拜时必须用柴刀清除杂草,开出临时道路,耗时耗力。每年冬至时节,是芳林村传统的祭祀节日,此时天干物燥,因祭祀导致的森林火险时有发生。随着遗体统一火化政策的推行,骨灰盒的规范安放成为新的难题。
为解决森林火险、骨灰管理、乱埋乱葬等问题,2020年,芳林村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整合政府补贴和生态公益林补助金共15万元,建设骨灰楼堂,并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该楼堂采用祠堂式设计,配套炮仗池、烧香炉,设置骨灰盒188格,目前已使用15格。
传统殡葬文化封建色彩浓厚,常伴随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芳林村将“文明绿色殡葬”明确写进村规民约,倡导厚养薄葬。“村里有老人过世,不用择日,第二天就能下葬。”芳林村党支部书记林香莲表示,除了芳林村,屏山乡许坑村、杨梅村、蒋山村、王坪村以及吴山镇张坑村等6个村都是时思堂开枝散叶出来的,祖祖辈辈传下祖训,葬礼不必择日,这已延续百年。如今,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思想观念统一,丧事流程进一步简化,葬礼招待仅用便饭即可,用餐次数也由之前的两餐改为一餐。
芳林村的丧葬改革,是济阳乡移风易俗成效的一个缩影。为转变群众观念,济阳乡通过各类活动、广播、宣传栏、入户宣讲等多渠道开展殡葬改革政策宣传,普及殡葬法规和惠民政策,累计举办活动13场,发放资料1800份。同时,强化殡葬设施规划布局,严查违规建墓行为,快速处置殡葬纠纷,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针对群众反映的设施分布不均、服务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济阳乡大力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公墓10处、骨灰楼堂4座,提供墓穴775个、骨灰存放格位937格。所有设施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墓穴和骨灰格位动态登记,定期维护设施环境,满足群众安葬需求。
在服务流程方面,济阳乡推行“一站式”办理,群众可在政府一楼政务服务中心一次性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实现殡葬业务高效便捷。所有殡葬设施坚持公益属性,实行零利润运营,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今年,济阳乡将8个村的骨灰楼、公墓建设纳入规划,并积极探索智慧殡葬管理,推动服务信息化。
近年来,大田县以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服务优化为抓手,坚持惠民利民原则,推动殡葬改革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目前,全县火化率达100%,乱埋乱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林伯郊 罗珍华 通讯员 田 欣)